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本期作者:李宗儒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问世,使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
但仍有20%~30%的患者在TKI治疗过程中发生耐药。当耐药发生时,如不及时发现并调整治疗,疾病可能迅速进展至加速或急变期,甚至死亡。本文主要围绕CML患者TKI耐药的机制、识别与应对策略展开讲解。
TKI耐药的机制主要包括BCR-ABL依赖性和BCR-ABL非依赖性耐药(图1)。其中,BCR-ABL依赖性耐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BCR-ABL激酶区突变(简称ABL突变)。
(点击可查看大图)
研究显示,当CML患者发生TKI耐药时,约15%~50%的CML患者可检出ABL突变。
当ABL突变发生时,TKI药物无法与BCR-ABL激酶区结合位点结合,丧失TKI的抗肿瘤效应,导致耐药发生。
除BCR-ABL依赖性耐药机制外,还包括非依赖性耐药机制如白血病干细胞的天然耐药性、替代性细胞增殖通路的活化维持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抗凋亡等。
回顾并总结既往研究,TKI耐药的高危人群如下:
相较于慢性期患者,加速、急变期患者治疗反应及结局更差,TKI治疗耐药发生率显著更高。
对于慢性期患者,经过疾病危险度评分评估为中、高危,接受TKI治疗耐药发生率显著更高。
对于初诊患者,Ph+细胞携带高危附加染色体异常[如+8,+Ph,i(17q),+19,11q23及复杂核型],预示着患者后续接受TKI治疗反应及结局相对更差,具有耐药的高风险,应提高警惕,密切随访和监测;
而在TKI治疗过程中Ph+细胞出现新的附加染色体异常,尤其是高危附加染色体异常,表明患者对原TKI治疗耐药,后续疾病进展、死亡风险显著增加,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较于P210转录本,P190(e1a2)和P230(e19a2)转录本患者预后相对更差,耐药发生率更高。
可参照欧洲白血病网2020(ELN2020)推荐评估患者治疗反应(表1)。
▼表1 TKI治疗反应里程碑评价标准(ELN2020版)
注:表中所有数值均为国际标准化(IS)值;以无治疗缓解(TFR)为治疗目标的患者,其最佳治疗反应应至少达到MR4(≤0.01%);接受TKI治疗36~48月后仍未达MMR的患者可考虑更换TKI治疗;NA,不适用;ACAs,附加染色体异常;ELTS,EUTOS长期生存评分;*TKI停药中丧失MMR (> 0.1%) 意味着失败。
TKI耐药的表现(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异常)
早期耐药的患者无任何表现,晚期耐药的患者进展为加速期或急变期后,患者会出现发热、易疲劳、气短、骨头关节痛、腹部有包块(脾脏进行性肿大)等。
实验室检查异常通常包括白细胞增高、血红蛋白降低和(或)血小板升高/降低(上述血象变化均需除外药物的不良反应所致),还包括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外周血或原始细胞百分比增高,丧失原先已获的治疗反应(如CCyR、MMR),出现ABL耐药突变、Ph+细胞出现新的附加染色体异常(尤其是高危附加染色体异常)。
TKI耐药后的应对策略
①若患者发生伊马替尼耐药,可根据ABL突变状态转换二代TKI(表2);
②若患者发生二代TKI耐药,仍可根据ABL突变状态转换另一种二代TKI或第三代TKI(表2),或参加临床试验、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表2 根据ABL突变状态选择后续治疗
在TKI治疗过程中,约20%~30%的CML患者耐药。早期识别耐药高危人群,发生耐药及时发现并调整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
TKI耐药后可根据ABL突变状态、患者身体基本情况、药物可及性、经济状况等综合考虑后续治疗方案。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第一时间查看更新
住院医师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