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4师说·感染药师沙龙北京站圆满召开

2024-09-07作者:论坛报李一婷资讯

2024师说·感染药师沙龙北京站圆满召开

 

2024年9月6日由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主办的"师说-感染药师沙龙"项目在北京市顺利召开。作为感染领域的重要学术平台,本次会议汇聚全国临床药学、感染等多学科专家,通过前沿学术报告、多学科诊疗案例解析及规范化用药路径研讨等形式,为促进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构建科学抗感染防线提供新思路。


会议致辞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杨帆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翟所迪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毛乾泰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左玮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持。


会议伊始,杨帆教授、翟所迪教授发表开场致辞。在致辞中,杨帆教授表示, 此次沙龙旨在通过病例分享、专家研讨、经验交流等多维度的学术活动,深度挖掘抗感染治疗领域的前沿知识与实践经验,推动学术思想的碰撞与融合。杨帆教授期望,借助这样的交流平台,药师团队能够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在抗感染治疗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并贡献更多科学、精准的建议,为优化抗感染治疗方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发挥更大的价值。翟所迪教授也对该项目予以了极高的评价。他强调,在当下的医疗环境中,药师所承担的责任愈发重要,应当充分运用循证药学、循证医学以及微生物思维等专业手段,为临床治疗提供具有深度和前瞻性的智慧支持。循证药学和循证医学为药物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而微生物思维则助力精准把控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特征,从而实现更精准的抗感染治疗。

 

主题授课


卞婧教授-《抗菌药物科学化道选

围绕抗菌药物科学化遴选展开,强调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对提升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健康的重要性。在政策遵循上,严格落实国家相关规定,明确各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品规数量限制。遴选时综合多方面因素,临床因素考量常见疾病治疗及学科特点;微生物因素关注主要感染细菌、药敏试验及耐药性;药学因素涉及药代动力学、储存、包装等。同时,还需兼顾与其他指标联动,如使用强度、处方合理率等。科学遴选抗菌药物不仅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提高治疗效果,还能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降低耐药风险,为临床抗感染治疗筑牢根基,守护患者健康。


马序竹教授-【专题会】:解读破青霉爆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抗菌谱广、活性强、适应证广等优势,然而其临床应用存在使用量上升、细菌耐药加剧等问题。厄他培南作为目前我国唯一的 Ⅰ 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着独特的抗菌谱,对非发酵糖细菌抗菌作用差,却能有效覆盖常见病原菌,适用于中 - 重度感染,且可用于社区及医院获得性感染。其半衰期长,使用方便,安全性良好,适用于多种特殊人群。研究显示,它还能改善铜绿假单胞菌对 Ⅱ 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减少患者耐药。临床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强调病原学诊断和降阶梯治疗,同时加大医院感染防控力度,落实专档管理,合理选用厄他培南等药物,以提升治疗效果,应对细菌耐药挑战。


 梁良教授-《一波三折,一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

本病例聚焦于北京医院的一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且低体重患者,其治疗过程充满波折。治疗中使用的多种药物存在复杂相互作用,尤其是利奈唑胺与患者正在服用的 5 - 羟色胺能抗精神病药物合用,引发了 5-HT 综合征,凸显临床用药安全风险。治疗过程不仅要应对感染难题,还需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在抗感染治疗方面,因抗菌药物对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各异,合理选择药物至关重要。经及时调整抗感染方案,并对 5-HT 综合征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患者病情逐渐得到控制。此病例警示医疗工作者,临床治疗需全面考量患者状况、药物特性及相互作用,在保障疗效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守护患者安全。


陈玥教授-《变化多端的肺炎克雷伯菌》

本病例围绕一位 66 岁肺移植术后患者展开,其术后反复肺部感染,感染病原复杂多样,以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最为棘手,药敏结果不断变化。治疗过程中,多种抗感染药物交替使用,但病情反复。深入研究发现,CRKP 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主要由 blaKPC 基因突变导致,这一现象受抗生素选择压力影响。在治疗方案上,联合治疗及优化时间依赖性药物给药方案成为关键,同时治疗药物监测和个体化剂量调整也十分重要。此病例凸显临床治疗耐药菌感染的复杂性,警示医疗工作者应综合考量多种因素,密切监测病原学和药敏变化,合理选用药物,通过多学科协作制定精准治疗方案,提升耐药菌感染治疗水平,保障患者健康。

 

思维碰撞


主题授课后,华国栋教授、张培新教授、褚燕琦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


在医疗领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患者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提升至关重要,而这三个病例恰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病例,患者因免疫抑制面临多种病原体感染风险,治疗期间需依据病原学结果频繁调整用药方案,这体现了临床对抗菌药物精准选择的需求,以及在复杂病情下平衡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的挑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中,患者在抗感染治疗时出现 5-HT 综合征,凸显了药物相互作用监测的重要性,提示临床在选择抗菌药物时,不仅要考虑抗感染效果,还需全面评估药物间相互作用对患者的影响。抗菌药物科学化遴选的相关内容则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宏观指导,从政策要求、临床因素、微生物因素、药学因素等多方面规范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主题授课后,杨梅教授、吴汀溪教授、刘浩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


他们表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复杂,尤其是 blaKPC 基因突变致使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且这种突变与抗生素选择压力密切相关。这提示临床治疗时,不能仅依据经验用药,必须紧密监测病原学和药敏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联合治疗虽为一种选择,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如药物在感染部位浓度不足可能导致治疗失败。此外,优化时间依赖性药物给药方案、开展治疗药物监测以及实施个体化剂量调整,对提升治疗效果意义重大。

结语:在热烈的讨论声中,会议进入尾声。期待随着项目的继续开展,增加更多交流与合作机会,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贡献更多力量。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