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众所周知,目前结直肠癌治疗中错配修复(MMR)状态、微卫星不稳定(MSI)检测可以指导肿瘤筛查和治疗决策,已成为病理检测的常规内容。当下检测微卫星状态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包括免疫组化(IHC)、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以及二代测序(NGS),但是以上方法的使用门槛较高,不仅费用昂贵,且时间耗费较长。
实际上,不同类型结直肠癌患者的普通染色体均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因此我们现阶段的研究旨在将结直肠癌患者染色体形态特征与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的方法结合起来,通过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算法,有效识别出染色体特征,以此来判断患者MMR状态。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该诊断方法可以成功实现MSI/MMR的检测与鉴别,尤其是在肠镜活检标本中,该诊断方法的判断准确性高达80%。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在临床中通过划定较高阈值来识别错配修复功能缺陷(dMMR)患者,并通过较低阈值排除dMMR患者。其中诊断不明的部分患者(30%~40%)可以进一步行免疫组化检测。通过上述工作,我们有望为更多的结直肠癌患者提供免疫治疗建议,因此,深度学习以鉴别肠镜活检结直肠患者MMR状态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检测方法。
对于高度微卫星不稳定/错配修复缺陷(MSI-H/dMMR)患者,我们可以将其分成两种不同的病情类别进行临床治疗决策。晚期结直肠癌的优势治疗是免疫治疗,而免疫治疗对于MSI-H/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最为有效,因此,个人强调临床中对于每一位MSI-H/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应当以治愈为治疗目标。当然,并非所有患者最后都能达到治愈,但是在治疗开始之初设定该目标,临床医生就可以在后续治疗方案的设计以及排兵布阵上更加心中有数,做到尽量避免原发耐药、及时处理继发性耐药。通过既往的临床实践,我们可以发现相当一部分患者,甚至是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再积极处理及药物治疗后,仍然可以完全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得到治愈。因此,“以治愈为目标”亦是我们一直在业内强调推广的理念。
此外,除了延长患者生存期之外,还要提高患者的生存期质量。对此,我们要推广“无化疗生存”的理念,即对患者人群尽早使用优势治疗手段,如免疫治疗,以此尽量避免化疗所致的各种不良影响及后遗症。
而对于MSI-H/dMMR局部晚期的患者,外科医生则要适当“收收手”,首先通过有效的药物治疗使肿瘤退缩,之后再行手术。其次,对于中低位结直肠癌或者需行联合脏器切除的患者,也应当尽可能免除手术,保全器官。我院团队最近在投的一篇文章就是通过新辅助免疫治疗的方式让患者保全器官,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这一革命性的进展的确能够为患者带来巨大获益。
近十年来,遗传性肠癌的筛查已步入正轨,并无太大问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位结直肠癌患者均要进行MSI/MMR检测,如果是dMMR患者,即进行甲基化检测以排除散发型患者,排除后行胚系突变检测。
目前比较困难的是息肉病性的患者,对这部分患者,我们无法如检测Lynch综合征一般先做MMR免疫组化,临床医生仅能凭借一些临床指标,包括家族史、有无特殊类型的病理改变或者罕见肿瘤等,但是如此一来,漏诊比例增多,据报道,70%与息肉病相关的遗传性肠癌会被漏诊。
基于此,我院团队进行了另外一项研究,即让所有的息肉病患者都进行胚系突变检测。改为-基于此,我院团队进行了另外一项研究,即让所有的结直肠癌患者都进行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相关胚系突变检测。
除此之外,个人还要强调一点,我们不能遗漏晚期患者的胚系突变信息,通过该信息,遗传性肠癌患者可以针对性进行表型筛查,这不仅能解决患者本人的疾苦,还能够挽救整个家族,预防肠癌发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