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缺血性肠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2021-09-30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非原创 缺血性肠病


一、诊断



1、急性肠系膜缺血(AMI)

AMI表现为急性严重腹痛,症状和体征严重程度不成比例,体征常不明显,诊断较困难。临床观察中如出现腹部压痛逐渐加重、反跳痛及肌紧张等,则为肠缺血进行性加重的表现。强烈提示已发生肠坏死。腹部X线检查可见“指压痕”征、黏膜下肌层或浆膜下气囊征。CT检查可见肠系膜上动脉不显影、腔内充盈缺损。动脉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缺血性改变为主要特点,如伴有血管炎、血栓形成及血管栓塞病变者即可确诊。  


2、慢性肠系膜缺血(CMI)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先进的影像学检查。临床症状为反复发作性腹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脂肪泻;患者呈慢性病容,消瘦,腹软无压痛,叩诊呈鼓音,上腹部常可闻及血管杂音。动脉造影、CT血管成像、核磁血管成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CMI。 


3、缺血性结肠炎(IC)

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血便、腹泻、或腹部急腹症表现者应警惕结肠缺血的可能。


二、鉴别诊断


1、胆囊炎和胆石症

常有胆绞痛病史,疼痛位于右上腹,常放射到右肩部,莫非(Murphy)征阳性,血及尿淀粉酶轻度升高。B超、CT、MRI或X线胆道造影可鉴别。

  

2、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

有典型的溃疡病史,腹痛突然加剧,腹肌紧张,肝浊音界消失,X线透视下见膈下有游离气体等。


3、溃疡性结肠炎

腹泻,多伴脓血便。内镜检查溃疡浅、充血、出血明显。可有假息肉,病变分布连续,绝大多数直肠受累。  


4、急性胰腺炎

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清和尿淀粉酶显著升高,CT检查有助鉴别。  


5、慢性胰腺炎

反复发作或持续性腹痛、腹泻,或脂肪泻、消瘦、黄疸、腹部包块和糖尿病等,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和CT有助鉴别。 

 

6、胰腺癌

临床表现为上腹痛、进行性消瘦和黄疸。上腹扪及肿块,影像学检查可见胰腺占位性病变。


作者:曾海 重庆北碚区中医院重症医学科

文章转发自胃肠病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