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1、急性肠系膜缺血(AMI)
AMI表现为急性严重腹痛,症状和体征严重程度不成比例,体征常不明显,诊断较困难。临床观察中如出现腹部压痛逐渐加重、反跳痛及肌紧张等,则为肠缺血进行性加重的表现。强烈提示已发生肠坏死。腹部X线检查可见“指压痕”征、黏膜下肌层或浆膜下气囊征。CT检查可见肠系膜上动脉不显影、腔内充盈缺损。动脉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缺血性改变为主要特点,如伴有血管炎、血栓形成及血管栓塞病变者即可确诊。
2、慢性肠系膜缺血(CMI)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先进的影像学检查。临床症状为反复发作性腹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脂肪泻;患者呈慢性病容,消瘦,腹软无压痛,叩诊呈鼓音,上腹部常可闻及血管杂音。动脉造影、CT血管成像、核磁血管成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CMI。
3、缺血性结肠炎(IC)
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血便、腹泻、或腹部急腹症表现者应警惕结肠缺血的可能。
1、胆囊炎和胆石症
常有胆绞痛病史,疼痛位于右上腹,常放射到右肩部,莫非(Murphy)征阳性,血及尿淀粉酶轻度升高。B超、CT、MRI或X线胆道造影可鉴别。
2、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
有典型的溃疡病史,腹痛突然加剧,腹肌紧张,肝浊音界消失,X线透视下见膈下有游离气体等。
3、溃疡性结肠炎
腹泻,多伴脓血便。内镜检查溃疡浅、充血、出血明显。可有假息肉,病变分布连续,绝大多数直肠受累。
4、急性胰腺炎
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清和尿淀粉酶显著升高,CT检查有助鉴别。
5、慢性胰腺炎
反复发作或持续性腹痛、腹泻,或脂肪泻、消瘦、黄疸、腹部包块和糖尿病等,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和CT有助鉴别。
6、胰腺癌
临床表现为上腹痛、进行性消瘦和黄疸。上腹扪及肿块,影像学检查可见胰腺占位性病变。
作者:曾海 重庆北碚区中医院重症医学科
文章转发自胃肠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