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论道前沿,共筑未来丨2025乳腺癌夏季论坛·北方沙龙圆满落幕

2025-08-11作者:论坛报晶资讯
原创







2025年8月9-10日,“2025乳腺癌夏季论坛·北方沙龙”在青岛正式召开!沙龙继续秉持“学习吸收、创新提高”的宗旨,汇八方同道,聚四海真知,以主旨报告与热点辩论交织的多元形式,聚焦乳腺癌领域热点问题展开纵深研讨。


会议首日精华:思辨启智,共探新知丨2025乳腺癌夏季论坛·北方沙龙在青岛正式召开


次日,会议设置内分泌治疗专场以及《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讨论会环节。现将会议次日精华内容整理如下。会议中,中国医学论坛报荣幸邀请到会议主席、解放军总医院江泽飞教授进行采访,点明会议亮点。特将访谈精粹一并放出,以飨读者。



大会次日精粹



内分泌治疗专场



image.png
image.png


内分泌治疗专场的首个学术环节由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余之刚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清媛教授共同担任主持。




主题发言
早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
image.png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春芳教授在“早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主题发言中指出,HR+、HER2-早期乳腺癌的CDK4/6抑制剂(CDK4/6i)辅助强化治疗格局正在不断演进。报告详细对比分析了NATALEE研究、MonarchE研究、DAWNA-A研究的结果,强调聚焦复发风险的评估,辅助内分泌强化治疗正在持续升级。此外,报告还对SOFT&TEXT研究的15年更新结果、WSG ADAPTcycle以及VOG-01研究进行了解读,这些研究进一步探索了HR+早期乳腺癌的优化治疗策略,展现了精准治疗理念的深化。




思辨
CDK4/6i辅助强化内分泌治疗选择——阿贝西利/瑞波西利

接下来的思辨环节由江泽飞教授主持。



image.png
image.png


山西白求恩医院宋彬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彭媛教授围绕“CDK4/6i辅助强化内分泌治疗应选择阿贝西利还是瑞波西利?”的话题分别展开阐述。宋彬教授倾向使用阿贝西利,认为阿贝西利具有高选择性、强抑制的药物特点,能够持续为患者带来获益,临床数据坚实,尤其在基于中国患者和高危人群的研究中表现出色。此外,安全性良好,不良事件可防可控,同时阿贝西利并纳入国家医保并得到了权威指南的高级别推荐。彭媛教授则主张使用瑞波西利。理由包括:瑞波西利的疗效确切,各亚组患者均能从中获益;其临床选择更加便捷,获益人群更加广泛;瑞波西利的副反应可耐受,可感知的不良反应较低。





思辨
中危HR+EBC辅助治疗选择——化疗+AI 或 AI+CDK4/6i
image.png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树森教授受邀主持接下来的思辨和讨论。



image.png
image.png


邢台市人民医院王丽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李健斌教授围绕“中危HR+EBC辅助治疗应选择化疗+AI还是AI+CDK4/6i?”的话题分别展开阐述。王丽教授主张使用化疗+AI。她指出,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坚实的证据基础和基石地位,化疗与AI的联合使用能够实现获益叠加。此外,指南也对化疗在中危患者中的应用给予了支持。李健斌教授则从中危患者的定义出发,认为中危患者的危险因素更适合通过内分泌强化治疗来管理,且现有证据表明化疗并不优于内分泌强化治疗。此外,化疗的毒性反应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因此,他主张使用AI联合CDK4/6i。








主题发言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热点问题
image.png

接下来的主题报告环节由解放军总医院王建东教授担任主持。


image.png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曼教授在“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热点问题”主题报告中详细梳理了一线、二线及后线治疗的思路,并对如何制定内分泌敏感人群和耐药人群的治疗方案、如何选择存在侵袭性疾病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监测ctDNA发现ESR1突变如何处理以及二线治疗中后CDK4/6i时代PAM通路突变、ESR1突变、BRCA1/2突变、无靶点人群的精准治疗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报告强调,HR+晚期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应以CDK4/6i为中心,需要动态调整思维,构建协同治疗模式,开启精准靶向治疗的新时代。




思辨
CDK4/6i经治人群的治疗选择——CDK4/6i跨线 或 内分泌+PAMi
image.png

云南省肿瘤医院聂建云教授受邀主持接下来的思辨环节。



image.png
image.png


南昌市人民医院陈文艳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李慧慧教授围绕“CDK4/6i经治人群的治疗应选择CDK4/6i跨线还是内分泌+PAMi?”的话题分别展开阐述。陈文艳教授聚焦于CDK4/6i治疗失败后的人群,主张使用CDK4/6i跨线治疗。她指出,CDK4/6i跨线使用具有坚实的循证医学基础,经过了广泛的临床验证,安全性高,患者经济负担低,且临床可及性强。此外,CSCO BC指南也对该方案进行了优先推荐。李慧慧教授倾向于选择内分泌+PAMi方案。她从药物机制出发,结合基于基因测序和精准靶点的临床研究,展示了该方案在CDK4/6i经治人群中的更优疗效证据。该方案得到了国内外指南的广泛推荐,并在社会经济价值角度具有很多益处。




思辨
CDK4/6i 治疗失败后的治疗选择——ADC 或 内分泌+靶向

接下来的思辨和讨论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频教授担任主持。




湖南省肿瘤医院谢宁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徐岭植教授围绕“CDK4/6i治疗失败后的治疗选择是ADC还是内分泌+靶向?”的话题分别展开阐述。谢宁教授认为在HR+、HER2±晚期乳腺癌中,CDK4/6i(+ET)治疗失败后,无论从指南推荐、疗效、机制、生活质量,还是检测门槛和经济负担等角度看,ADC(如T-DXd)均为更合理的首选治疗策略。徐岭植教授则支持内分泌+靶向方案,认为在CDK4/6i失败(治疗时长≤12个月)且存在ESR1突变或PAM突变等可治疗干预靶点的情况下,已有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支持内分泌+靶向治疗。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讨论会



本次会议同时还特别设置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讨论会”环节。


解放军总医院袁洋教授针对“乳腺癌内分泌专家共识更新要点”进行了介绍,分别针对辅助内分泌治疗、HR阳性HER2阴性MBC的解救治疗、HR阳性HER2阳性MBC治疗以及新型内分泌和靶向药物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解读。


江泽飞教授带领现场百余名乳腺癌领域的专家学者,结合临床实践病例,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期待本次讨论能够促成共识,为乳腺癌规范诊疗提供助力!



主席专访




江泽飞 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



赓续前行·北方沙龙二十二年持续发展

乳腺癌北方沙龙创立的初衷是为了打破信息壁垒,及时传递国际前沿信息。回顾20余年的发展历程,在业界前辈的引领下,我们始终秉持"东南西北、古今中外、春夏秋冬、男女老少"的原则,和同道们共同创立了这一学术交流平台。


今年,会议在美丽的青岛举办。在议题设计上,不仅涵盖了传统学术会议所关注的学术进展,同时还聚焦新药创新准入、多模态人工智能应用及行业管理等前沿领域。我们始终致力于将沙龙打造为专家间学术交流与增进友谊的高效平台。在这里,友谊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观点分歧不影响情谊,在求同存异中激发思想火花。停滞、争论无益于进步,勇于探索与实践才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动力。


志同道合·共识体系动态响应临床需求

共识通过广泛的专家意见征集和投票,致力于为特定临床情境推荐优先选择的优化治疗路径及其依据。共识的优势在于,当高级别循证证据尚不充分时,它能整合领域内专家的普遍意见和临床经验,形成当前阶段最被接受的诊疗建议。虽然其循证等级可能低于指南,但它能更敏捷地填补证据空白,指导实践,以更快的迭代速度回应日新月异的治疗格局,切实助力中国乳腺癌的规范化诊疗。


近期发表的英文版《靶向HER2乳腺癌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源自2007年初始版本,在前辈学者奠基下,历经单抗、TKI到ADC药物爆发,最终扩展为覆盖HER2全表达谱系的诊疗体系。本次更新有两大突破:一是证据整合机制,融合国际循证证据与本土临床实践,在争议领域形成专家级决策建议;二是临床决策支持,构建"无最优解"场景下的规范化路径选择模型。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的更新秉持及时顺应临床实践的变化与挑战的理念。过去两年间,内分泌治疗领域发展迅速,涌现出更多治疗选择,尤为重要的是,中国自主研发药物在该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临床疗效优势。基于国内外积累的新证据和实践经验,为中国的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符合国情的最新专业指导尤为重要。


从无到有·TBCR期刊传播平台建设

回顾2019年10月在北京创刊之初,大家怀揣办好期刊的期望,但也深知面临的巨大挑战。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六年发展,TBCR已取得显著成果,今年首次获得SCI影响因子1.4分,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并且,国际编委占比已超过半数,国际稿源比例从创刊时的20%大幅提升至目前的75%。


作为一本英文期刊,TBCR促进了中国学者与国际同行的直接交流,其内容也为国内年轻医生和研究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未来,期刊计划在英文版共识或指南快速发表后,邀请国内专家进行深入解读,并在中文期刊同步发布,从而最大化其学术价值并充分展现中国学者在该领域的贡献——例如《靶向HER2乳腺癌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TBCR作为由中国学者主导创办、以英文出版的国际性期刊,兼具双重属性——既是国际学术交流的桥梁,也是根植于中国的本土期刊。当前,国家政策导向明确鼓励“将科学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TBCR恰逢其时,完美契合了这一政策精神。




此次会议汇聚了国内乳腺癌领域权威专家学者,全面展现了当前乳腺癌诊疗前沿进展与学术高度,通过多场主旨报告、热点讨论与共识解读,充分践行“学习吸收、创新提高”的理念,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指导,为推动我国乳腺癌诊疗的规范化、精准化与创新化搭建了重要平台。


会议的顺利召开,彰显了乳腺肿瘤领域智慧碰撞与深度合作的蓬勃活力,显著提升了我国乳腺癌诊疗的整体水平。展望未来,期待全体与会者将会议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步伐深耕乳腺肿瘤领域,携手开创诊疗事业的新篇章,为我国乳腺癌患者的健康福祉贡献更多力量!




撰稿丨中国医学论坛报  胡岳 桂晶晶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