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曾被称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以肝脏小胆管为主要靶器官的慢性进展性自身免疫性胆汁淤积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女性,最终可致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其主要由遗传、环境等因素所致。常见临床表现有乏力、瘙痒、腹痛、腹胀、胆汁淤积、门静脉高压等,其中瘙痒可见于60%~70%的PBC患者,是其最突出的症状,可表现为局部或全身弥漫性皮肤瘙痒,主要见于四肢,尤其是脚底和掌心,常在接触衣物、炎热刺激或妊娠时加重,受热、受压或接触羊毛等也会使其加重,呈周期性,严重程度与昼夜节律变化有关,大多数夜间瘙痒会更加明显、较重,偏晚期者反而减轻。
PBC相关瘙痒症治疗药物主要是胆汁酸结合树脂、利福平、阿片μ受体拮抗剂等。
一、胆汁酸结合树脂
通过与胆汁酸结合,抑制胆汁酸在肠道的重吸收而止痒,可有效改善瘙痒,推荐为治疗PBC者瘙痒的一线药物,通常会在使用后的4~11 d内瘙痒好转,如考来烯胺。
考来烯胺目前推荐剂量为 4~16 g/d,4g口服,最多4 次/d(最大16 g/d),对不良反应较重者,建议以较低的剂量(2 g口服,最多4 次/d)开始治疗,并在几日或几周内根据需要逐渐加量。需要与熊去氧胆酸(UDCA)分开服用,避免药物间相互作用,时间间隔至少4h。
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烧心、腹胀、腹痛、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胆汁酸结合树脂可能会干扰其他药物的吸收,故应在使用其他药物前4 h或后1 h再使用。禁用于胆道完全闭塞者。
二、利福平
对使用胆汁酸结合树脂无效或不能耐受的PBC患者,利福平可作为二线治疗药物,其对瘙痒的治疗有显著疗效。推荐剂量为150mg,每日2次,疗效欠佳者可逐渐加量至600mg/d。
利福平可致严重的药物性肝损害(可进展为急性肝衰竭)、肾功能损害、溶血性贫血及引起药物相互作用(肝药酶诱导剂)影响疗效等。利福平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血常规,如在前2个月应至少每周监测1次肝功能,后可延长到每月1次,以监测使用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胆红素高于2.5 mg/dl者避免使用。
三、阿片μ受体拮抗剂
对使用胆汁酸结合树脂治疗效果不佳的PBC患者可选用阿片μ受体拮抗剂,如纳曲酮、纳洛酮,可改善瘙痒。
纳曲酮通过阻断阿片样物质受体(MOR),而有效改善瘙痒。推荐起始剂量为12.5 mg/d,每3~7 d增加12.5 mg,并可根据临床需要逐步加量至50 mg/d。
不良反应有血压升高、心动过速、腹痛和神经精神症状等,通常为自限性,多数情况下持续时间不超过2~3 d,但患有潜在慢性疼痛症状(即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者使用后可能会出现无法控制的疼痛,应谨慎使用。其他不良反应有出现戒断症状,需要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到最佳剂量。纳洛酮可能诱发肝损伤,应定期监测肝功能。
四、5-HT受体途径的调节剂
5-HT系统可调节伤害感受和瘙痒感,故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舍曲林和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昂丹司琼可用于治疗皮肤瘙痒,对使用胆汁酸结合树脂治疗效果不佳的PBC患者可选用。
舍曲林推荐75~100 mg/d,对肝功能不全者建议剂量减半。不良反应有嗜睡、精神紊乱、烦躁、失眠、腹泻、幻觉、口干、房室传导阻滞等。
昂丹司琼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头晕、便秘等。
五、其他
贝特类药物有一定止痒作用如苯扎贝特,可减少瘙痒症的发生,还能改善现有瘙痒症的严重程度,并在阻止PBC的生化和组织学进展方面有一定作用。
苯巴比妥可改善胆汁淤积性瘙痒,但可能诱发或加重乏力、维生素D缺乏和牙龈增生等。
抗组胺药物可能对瘙痒有效,但有干燥症状者可能不耐受其引起的口干症状。
作者:高丽丽
文章首发自消化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