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表型与PCOS生育以外疾病的关系

2022-08-08作者:壹声资讯
非原创 PCOS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内分泌疾病,发病率高达5%~10%,临床表现以多囊卵巢、排卵及月经异常、雄激素增高、胰岛素抵抗和不孕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女性生育健康。


PART.
01


目前国际PCOS诊断标准主要采用欧洲生殖胚胎学会(ESHRE)——美国生殖医学学会(ASRM)的鹿特丹标准,诊断中着重强调了PCOS生殖内分泌问题。随着对疾病的深入研究,国际一些权威的专业组织,包括美国雄激素学会(AES)、美国内分泌学会、欧洲内分泌学会等发布一系列关于PCOS诊疗的共识和新的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共识和建议均提出了PCOS不仅是生育问题,而是涉及代谢、血脂和心血管、情绪、肿瘤等多个系统的慢性疾病,影响女性一生,需要长期管理。在2018年美国生殖医学学会(ASRM)及欧洲ESHRE联合Monash大学、CRE PCOS研究中心发布一份基于PCOS评估与管理的国际循证指南中,再次强调PCOS长期管理除了生育,代谢、精神心理等方面的表现都应涵盖,因此可见,PCOS生育以外的问题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值得重视。


PART.
02


根据现有的专家共识、诊断指南,描述PCOS生育以外的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代谢相关问题: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增加口服避孕药引起的脑血栓风险等;②肿瘤风险;③情绪障碍疾病等多个方面,需要长期管理


PART.
03


目前PCOS主要有4种表型(表1),其中PCOS-A与B表型是临床最多见的两种经典型PCOS表型,然而A+B型发病率是基于来医院就诊PCOS特定人群计算,可能存在偏倚;在2016年一项非选择性13 796例PCOS人群的Meta分析中统计,PCOS-A表型发生率19%,显著低于PCOS-B(25%)与PCOS-C(34%)。众多研究显示,不同PCOS临床表型出现生育之外的相关问题也不尽相同,且存在种族差异性。中国汉族女性多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表型,而多毛体征低于欧美人群;PCOS患者发生糖耐量异常风险存在种族差异,亚洲、美洲及欧洲人群较正常人分别增高5倍、4倍和3倍。另外在一项长达20年PCOS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PCOS的高雄激素及稀发排卵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改善,因此,理解PCOS远期并发症发病率还应充分考虑临床分型、种族差异及年龄等多个因素。


表1  PCOS临床表型分型

临床特征

PCOS临床表型

PCOS-A

PCOS-B

PCOS-C

PCOS-D

高雄激素体征/

高雄激素血症


月经紊乱及排卵障碍


卵巢多囊性形态



PART.
04


PCOS与肥胖的关系研究提示,PCOS患者肥胖发生率为30%~75%;荟萃分析也提示PCOS患者超重与肥胖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组;肥胖存在种族之间差异,欧美人群PCOS肥胖比例显著高于亚洲人群。


肥胖女性加重和恶化了PCOS患者远期并发症的风险,包括代谢综合征、持续高雌激素暴露下的某些肿瘤,降低生活质量、情绪低落等;肥胖恶化PCOS疾病发展,加重PCOS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代谢紊乱、高雄激素血症、血脂异常的风险;既往多个研究已显示,相较于瘦型PCOS,肥胖型PCOS更易出现胰岛素抵抗,增加远期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


来源:人卫妇产科学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