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半个世纪以来,影响人类重大的传染病,主要有HIV/AIDS,埃博拉、SARS/MERS、猪流感、甲流HINI、禽流感H7N9/H5N1和新冠病毒(COVID-19)感染。除埃博拉和艾滋病外,基本上均为呼吸道传播疾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播病毒。病毒对人类影响巨大,且因食物安全和抗生素使用,病毒相对于细菌感染和食物中毒类公共危害因素,愈加凸显病毒的危害。而呼吸道传播病毒为主的呼吸道传播疾病因其传播迅速,给医疗机构带来巨大挑战。面对不断增多的呼吸道传染病医疗机构如何面对与管理呢?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必杰教授分享的《综合医院呼吸道传染病的管理》讲座,为我们今后工作提供了全年清晰的思路和方法。
2021年全国法传染病,报告感染率排名前五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布鲁氏菌病。肺结核漏诊率高,管理有一定难度。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中,第十条是传染病的预防和管理制度,这是院内感染红线和底线,其重点和难点也是呼吸道传染病。
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管理,离不开流行病三要素:① 发现传染源:发现和隔离传染源、追踪密切接触者、治疗传染源等;② 切断传播途径;③ 保护易感人群:如提高免疫力、疫苗接种、非特异性及保护性隔离等。
综合性医院呼吸道传染病管理具体做法:如何快速识别呼吸道传染病?
1. 尽早识别、发现和隔离传染源:
上海在2022年的新冠疫情,取得了重要经验。其中早期快速识别患者是基础。筛查和检测新冠的方法有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各有优缺点:早期抗原假阳性高;核酸检测敏感性高,但费用贵,需在医院做,易发生交叉感染等。故检测方法的选择需与疾病的严重度、防控政策相结合选择。
2. 对于医疗机构,采用与时俱进的门诊入口的把关,区分风险人群,患者及工作人员每日症状监测,风险人群核酸检测等措施,以避免交叉感染。另外,对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早识别,RNA病毒比例高,而二代测序常做DNA,故有些情况下,可能需要DNA和RNA测序同时使用,以便早期识别致病原。
3. 追踪密切接触者:根据流行病学史,严格准确的判定密切接触者。
4. 重视Ct值:Ct值在判定患者是否有传染性有重要意义,Ct值越小,患者病毒载量越高,但Ct值大于35,是否具有传染性,还需看整个病程处于感染开始阶段还是结束阶段。
5. 重视结核病的防治:结核病易漏诊,治疗周期长,近年来处于上升趋势,应重视结核的防治。
6. 根据传播途径,选择正确的PPE用品:院感科对正确选择、穿戴及脱卸进行培训 ,需对穿脱区实施监控,及时对话,且监控可回放,以便返查。
7. 呼吸道传染病需注意防飞沫及空气传播,采用负压病房、通风、医用防护口罩等方式,进行传播途径阻断,对于负压病房,能实时负压监控,能看懂负压的数据,真正发挥负压病房的使用。
8. 对于预防飞沫传播还要对公众进行健康宣教:内容包含注意手卫生、咳嗽礼仪、外科口罩的佩戴、保持社交距离、注意接触隔离等。
9. 保护易感人群: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疫苗接种;对于特殊群体机构如养老院等,进行保护性隔离,预防感染。
10. 提高院感人员自己的能力,按《2020年WHO感染预防与控制专业人员的核心能力》,不断提升院感人员工作能力,以便胜任挑战,提升呼吸道传染病防控能力。
讲者丨胡必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审核丨王玉兰(佛山复星禅诚医院)
来源丨SIFIC感染科普笔记
推荐
关注话题
预防流感的抗病毒药物有哪些?
如何预防并识别重症流感人群?
流感发生后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