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病例分享
初次就诊
患者男性,43岁,儿童期确诊为乙肝“小三阳”,多次查HBV DNA<500copies/ml,肝功能基本正常。三十多年来没做过治疗。一年前,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服用了头孢类抗生素等,2个星期体温恢复正常。在当地医院住院,检查提示“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都明显减低;B超提示肝硬化、脾大;肝功能:总胆红素54µmol/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65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5U/L,白蛋白/球蛋白(A/G)倒置”。诊断为肝硬化、脾大、脾功能亢进。予以脾切除治疗。
病情变化
术后2~3个月,患者病情稳定。之后皮肤及巩膜黄染逐渐加重,总胆红素渐升高到150µmol/L。当地医院予以降黄疸及保肝治疗,效果差。黄疸仍升高到230µmol/L左右,转到A医院,筛查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EBV和CMV相关指标均为阴性,乙肝两对半仍为“小三阳”,HBV DNA<500copies/ml,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及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也不符合。进一步降黄疸治疗仍无效,总胆红素350µmol/L。
最近一次就诊
患者于A医院转入我院,黄疸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9℃,血象仍偏低(尽管做了脾切除),考虑黄疸、发热原因不明,遂进行了骨穿、肝穿。肝穿报告经军区总院病理科及上海瑞金医院病理科等多家医院专家会诊后诊断为罕见的T淋巴细胞瘤(淋巴瘤)。
经验分享:此病例提醒临床医生,有黄疸、脾大,不但要考虑有肝硬化的可能,也要考虑是否有肝外病变,尤其是术后血象“三系”仍偏低且伴有发热、黄疸,也需要警惕淋巴瘤!
作者:冯艳红 南京市第二医院肝病科
来源:南京二院肝病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