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超声诊断】 肝囊肿与肝脓肿的诊断特点

2019-06-01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肝脓肿肝脓肿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冀鸿涛

肝囊肿超声诊断

患者女性,49岁,无不适,超声体检。

  • 超声检查

肝脏右叶可见3.7 cm×3.4 cm,无回声区,边界清楚,前壁及后壁呈菲薄的强回声,后方回声增强明显(图1)。

  • 诊断:

肝囊肿

肝脓肿127.png

图1 肝脏右叶可见一3.7 cm×3.4 cm无回声区(星号所示),后方回声明显增强(长箭号),可见侧方声影(短箭号),箭头所示为肝静脉断面

点评

肝囊肿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占位性病变,一般认为由肝内胆管胚胎发育障碍或脏器退行性变所致,生长缓慢,可单发或多发,超声检查能够做出准确诊断,且较其他影像检查方法更能真实反应囊肿的结构特征。

通过仔细观察囊壁、囊内结构、后方回声及周边肝脏实质回声,能够与肝包虫、多囊肝、肝脓肿、外伤性肝囊肿、肝肿瘤囊性变等肝内或肝外囊性结构病变相鉴别;通过变换探头角度,可避免将肝内血管及胆管断面误诊为肝囊肿。


肝脓肿超声诊断

患者男性,74岁,发热40℃伴右上腹痛3天。

  •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13.2×109/L,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CA199和CA125均为阴性。

  • 超声检查 

入院超声检查为肝右叶可见类圆形不均质低回声团,范围6.5 cm×5.4 cm,充血水肿导致边界模糊,后方回声增强(图2);抗炎治疗1周后,病变范围扩大至11.1 cm×9.3 cm,炎症反应导致病变区回声增强,边缘更加模糊不清,内部可见不规则厚壁低回声囊性区,提示脓肿形成,脓液稠厚,囊壁较厚(图3);抗炎治疗1个月后复查病变范围减小至4.9 cm×4.4 cm,边缘依然不清,病变整体回声较周边肝组织回声减低,内部囊性区域回声亦减低至无回声(图4);3个月后复查超声,病变范围再次减至3.9 cm×3.1 cm,囊性区消失,整体呈不均质低回声,边缘仍欠清晰(图5)。

肝脓肿758.png

图2 肝右叶可见类圆形不均质低回声团,大小6.5 cm×5.4 cm,侧方低回声晕环形成(箭头),且后方回声增强(箭号),内部不规则的片状强回声是由于出血、坏死所致(星号)

肝脓肿859.png

图3 病变大小扩大至11.1 cm×9.3 cm,边缘更加模糊不清(箭头),内部可见不规则低回声囊性区(星号)

肝脓肿949.png

图4 1个月后病变范围减小至4.9 cm×4.4 cm,边缘仍不清(箭头),内部囊性区域由于液化充分而变成无回声区(星号)

肝脓肿1031.png

图5 3个月后病变范围进一步减小至3.9 cm×3.1 cm,囊性区消失,整体呈不均质低回声,边缘仍欠清晰(箭头)

点评

肝脓肿分为细菌性肝脓肿和阿米巴性肝脓肿,前者更为常见,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肝大、右上腹痛及压痛等。

肝脓肿声像图表现基本能够反映脓肿形成、吸收和瘢痕化病理变化过程,文献报告超声诊断准确率在95%~98%,但在临床上仍须与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鉴别,尤其是肝脏血管瘤和肝脏恶性病变。短期超声随访以及经皮穿刺抽吸检查利于肝脓肿的准确诊断。

(本文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