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一图了解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全程管理要点

2021-12-08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感染非原创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oster⁃associated pain,ZAP)包括急性期疼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对ZAP的整体认识和持续管理,强调对贯穿带状疱疹全过程的ZAP进行更早期干预,并针对不同时期疼痛的发生机制,给予连续性和针对性干预措施,合理选择和组合药物治疗、微创介入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物理康复治疗等,同时应强调患者教育和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1. 带状疱疹急性期的药物治疗:


治疗目的在于缓解急性期疼痛,促进皮损愈合以及预防PHN的发生,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镇痛药物、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


《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中指出,50岁以下发生于躯干或四肢的带状疱疹患者也应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应建议无禁忌证的带状疱疹患者均应尽早(48 ~ 72 h之内)接受足疗程抗病毒治疗。目前被批准使用的系统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①核苷类:包括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②核苷类似物:溴夫定;③非核苷类:膦甲酸钠。一般抗病毒疗程为7 d,如果治疗7 d 后,仍有新水疱出现,排除误诊或对抗病毒药物耐药后,可延长疗程至14 d。


严重的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是发生PHN的危险因素,应该高度重视并给予及时、充分的控制措施。针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复杂机制,发病初期应以治疗伤害感受性疼痛为主,随后需逐步加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力度。镇痛类药物包括非甾体消炎药、离子通道阻滞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物、5羟色胺、阿片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是否应该使用存在一定争议。临床实际应用中,带状疱疹急性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缩短急性期疼痛持续时间,并减少PHN发生。此外,目前认为神经营养药物对缓解神经痛有一定作用。


2. PHN的药物治疗:


离子通道阻滞剂是PHN的主要治疗药物,规律足量使用后如镇痛效果不理想,可尝试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的相互转换,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酌情考虑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或者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3. 微创介入治疗:


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和PHN均有控制作用,因此建议在ZAP全程管理体系中尽早引入微创介入治疗。对于急性、亚急性带状疱疹相关性三叉神经痛,可在明确诊断后采取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带状疱疹发病4 ~ 8周内采用无创经皮脊髓电刺激可控制疼痛并预防PHN发生。


4. 物理康复治疗:


包括冲击波治疗、电疗、激光治疗(如He⁃Ne激光、半导体激光、直线偏振光等)、超声波治疗等。


5. 中医中药治疗


包括内治与外治两方面,对抗病毒及止痛均有作用。


6. 患者教育和心理干预:


心理因素可显著影响患者对疼痛的感知,故心理干预已被公认是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的重要环节。对伴有严重焦虑和恐惧者,需要重视并联用心理治疗,必要时可考虑行为调节。



10.jpg




本文节选自《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全程管理专家共识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