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今日病例|妊娠合并重症肺炎1例(下)

2021-12-08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呼吸非原创

呼吸资讯头图.png

↑↑↑

点我一键到达清单列表


今日病例|妊娠合并重症肺炎1例(上)


治疗调整


  • 加用利奈唑胺抗感染。

  • 加糖皮质激素:甲强龙40 mg,每日2次。


NGS—BALF+血液

BALF NGS检出溶血葡萄球菌(序列数3)(图4)

 

微信图片_20211126163527.png


图4  BALF NGS结果


血液NGS未检出病原微生物,仅在疑似背景微生物方面提示溶血不动杆菌(图5)

 

微信图片_20211126163530.png


图5  血液NGS结果


病原学培养

两次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性;BALF涂片和培养均未发现病原菌,GM试验阴性。宫颈分泌物、尿液、抽吸痰培养均无细菌生长(图6)

 

微信图片_20211126163532.png


图6  病原学培养结果


血清细胞因子检查结果

血清细胞因子检查提示白介素-6和白介素-9水平稍高,但仍无确定结论为炎症风暴(图7)

 

微信图片_20211126163534.png


图7  血清细胞因子检查结果


调整治疗方案后病情变化

入院当日晚体温升高,加用利奈唑胺和激素后,体温于入院第3天下降;第4天,体温有一过性升高,之后体温逐步下降(图8)。患者体温、WBC及PCT变化曲线见图9—图11

 

微信图片_20211126163536.png


图8  患者体温变化情况

 

微信图片_20211126163538.png


图9  患者体温变化曲线

 

微信图片_20211126163540.png


图10  患者WBC变化曲线

 

微信图片_20211126163542.png


图11  患者PCT变化曲线


PICCO监测参数变化

患者的GEF始终偏低,CI虽然在正常范围,但仍处于低值水平。所以仍不能完全排除心衰,可能并非单纯感染导致的ARDS。SVRI的逐渐升高也反映了感染症状的改善。GEDI和ITBI是补液的参考指标,保持入量和出量的平衡。随着患者肺水肿的减轻以及维持液体平衡,患者肺血管的通透性也逐渐改善(图12)

 

微信图片_20211126163544.png


图12  PICCO监测参数


住院第8天

  • 停用升压药。

  • 拔除气管插管。

  • 停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莫西沙星+奥司他韦。

  • 利奈唑胺疗程10 d。

  • 9月6日患者胸部X线片示肺部病变基本吸收(图13)

 

微信图片_20211126163546.png


图13  患者胸部X线片(2020年9月6日)


复查胸部CT

住院2周复查胸部CT可见双肺渗出已基本吸收(图14)

 

微信图片_20211126163549.png


图14  患者胸部CT


总结


  • 赵蓓蕾教授:这一病例的成功救治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尤其是PICCO指导下的液体管理、机械通气的管理以及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最终存在的疑虑是病原体未能确定,可能初始存在病毒感染,然后继发细菌感染,患者体温下降是利奈唑胺的作用还是激素的作用仍未可知。针对此类患者,如果在出现休克时就使用利奈唑胺和激素,效果是否会更好,仍需要我们进行思考。

  • 赵洪文教授:此例患者的致病菌究竟是什么依然悬而未决。是细菌,还是病毒?我个人认为病毒的可能性更大。从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来看,无任何细菌感染证据,尽管NGS提示溶血葡萄球菌,但序列数太低,很难判断其是否为感染原。对于已经怀疑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且病原学不清楚,广覆盖是最佳的治疗选择,之后逐渐降阶梯。另外,该患者ARDS必然存在,但仍不能除外合并心功能不全。尽管该患者的结局尚可,但其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 蒋进军教授:从病因方面考虑,我也认为是病毒感染,患者病情进展非常快,短期内出现双肺渗出和实变,而且腹内压增高,其重力依赖区的肺泡容易塌陷,继而出现ARDS。该患者治疗效果较好也在于激素的及时应用。研究显示,危重症病毒感染患者使用激素的效果更好。同时,ARDS患者的胸部CT能够为临床提供很多证据。所以,对于此类患者,选择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时机非常重要,这例患者的救治经验也为我们临床实践提供了参考。

  • 余红教授:这例患者最终救治成功,治疗团队对其呼吸和循环的管理都非常到位。因为患者是孕妇,其免疫系统与正常人仍有不同,当受到病原刺激时,其自身的免疫反应会更强。

  • 周庆涛教授:这例患者最终成功救治,我个人认为激素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可能更大。虽然治疗较为成功,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遗憾,究竟有无心衰?病原学究竟怎样?患者住院2周复查胸部CT发现病变基本完全吸收,作为ARDS,病灶吸收非常快。这也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思考。


来源:重症肺言 病例汇报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闫崴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