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或/及其代谢产物或由于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所导致的肝脏损伤称为药物性肝损伤。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可对肝脏产生直接的毒性,或通过诱导炎症反应及免疫反应造成肝细胞、胆管细胞、肝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最终可造成急慢性肝炎、胆汁淤积、肝血管病,甚至出现药物性肝硬化、药物相关肝脏肿瘤。
抗生素(例如:异烟肼等)、非类固醇类抗炎药(例如:对乙酰氨基酚等)、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心血管药物、神经精神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等。除了上述处方类药物,传统中药(例如:土三七、何首乌等)、天然药、保健品或膳食补充剂也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往往被大家忽视。
个体是否发生药物性肝损伤与不同个体对药物肝毒性的耐受性、适应性与易感性有关。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乏力、恶心、厌油、食欲减退、皮肤黄染、瘙痒、尿色深黄、上腹部不适或肝区胀痛;部分患者可有发热、皮疹等过敏表现。
大部分轻症患者停药后可自行恢复;重症患者需要尽早进行合理的治疗,包括补充液体和能量,合理使用保肝药物。针对肝脏炎性损伤较重者,可考虑使用甘草酸制剂或双环醇制剂;针对胆汁淤积明显者,可考虑使用熊去氧胆酸或腺苷蛋氨酸。
随着人们自我保护和保健意识的提高,药物的随意使用时有发生,且在人群中普遍存在着中药或保健品天然无毒的观念,使得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成为关键。
1. 加强防范意识,提高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警惕,避免服用可能引起肝损伤的药物或保健品;
2. 遵循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
3. 对于已有药物性肝损伤的个体,记录导致机体发生肝毒性的药物种类,并避免再次使用
作者:张亚杰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一消化内科
文章首发自盛京第一消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