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非HIV感染患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大部分患者呈慢性发病,在诊断前已有症状可长达数月,常见临床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的症状和体征;约50%的患者可见发热,典型情况下,2~4周出现头痛、嗜睡、人格改变与记忆丧失。对于实体器官移植受体,约2.8%的患者可出现隐球菌感染,从移植到疾病发作的中位时间为21个月;68%的患者发生于移植后1年以上。经证实,52%~61%的隐球菌感染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和播散性感染,伴新型隐球菌病的移植受体中约25%有真菌血症。由于患者多有精神神志以及神经性损害的表现,且病理学也证实往往有脑实质损害,故称之为隐球菌性脑膜脑炎更为合适。
临床主要表现包括发热(低热和中等度发热),渐进性头痛,精神和神经症状(精神错乱、易激动、定向力障碍、行为改变、嗜睡等)。颅内压增高往往比较明显,头痛、恶心、呕吐较剧烈;病情进展可能累及脑神经(动眼神经、外展神经、视神经等)出现脑神经麻痹(表现为听觉异常或失聪、复试或视力模糊、眼球外展受限等)和视盘水肿,脑实质受累可出现运动、感觉障碍,脑功能障碍,癫痫发作和痴呆等临床表现。查体可有脑膜刺激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同时伴发肺部或其他播散性感染,但大多数不伴有其他感染的临床表现。
与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和艾滋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and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HIV/AIDS)患者的隐球菌脑膜炎相比,HIV感染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但艾滋病患者症状持续时间较非HIV感染组长,且更不典型。
引用本文: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治专家共识 [J] . 中华传染病杂志,2018,36 (4): 193-199. DOI: 10.3760/cma.j.issn.1000-6680.2018.04.00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