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我在医院见到了一堆30岁就已经糖尿病、脑梗的人......

2021-10-08作者:壹声资讯
糖尿病非原创

7月初,网友@林登万大人 发微博提到“现在很多年轻人总觉得累、日常嗜睡,其实也有可能是血糖太高了,可能是早期糖尿病了。”


他透露在他父亲住院期间,遇到很多“30上下,已经糖尿病,甚至脑梗过了的人”。


微信图片_20210930093449.jpg


微博一发出,不少网友就分享了自己或身边人的患病经历。


2021-09-30_093500.jpg


微博上,也不乏其他网友谈及糖尿病经历。


2021-09-30_093511.jpg


现阶段糖尿病的发病趋于年轻化,40岁以下人群的患病率高达5.9%。


为什么糖尿病、脑梗年轻化越来越明显?



1. 爱喝糖饮料、爱吃甜食


@林登万大人 在博文里谈到,自己爸爸上海人,喜欢炒菜放糖。


微信图片_20210930093516.jpg


其实,直接导致糖尿病的是热量超标,而糖和甜饮料只是催化剂。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医师任倩2018年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常吃甜食不会造成糖尿病,但是常吃糖(碳水化合物)的人,肥胖的概率更高,肥胖则是患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2. 主食吃得越来越细


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医师陈罡之前谈到,我国传统的饮食以五谷为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粮食越吃越细,引进越来越多快餐等,一顿饱餐后,随着营养物质的吸收,血糖值很快就升高了。


但多数人的活动量越来越少,这些吸收的葡萄糖不能被马上消耗掉,活跃的胰岛素只能把盈余的葡萄糖储存起来,但如果我们每天吃进去的热量总消耗不掉,就造成了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血糖值就越来越高了。身体若是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便会得糖尿病。


所以现在更提倡的是粗细搭配,给白米饭添些杂豆(红豆、绿豆、芸豆、豌豆等)、杂粮(糙米、大麦米、玉米碎、燕麦等),如果爱吃面,就在精白面粉中加些玉米粉、黄豆粉、紫薯粉。


3. 热量摄入过剩,运动跟不上


我们吃得越来越好了,之前是没有油水,现在是汤菜一层油,顿顿有肉吃。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医师单忠艳曾谈到,现在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本质变化时,但我们的节约基因仍在开放着,因此,当大量的高营养食物进入人体后,仍然进行着充分吸收,再加上现代人的活动减少,营养物质得不到充分消耗,所以造成营养过剩,血糖升高,糖尿病就很容易发生。


此外,人体摄入过多营养,多余的脂质和养分等难以排出体外,聚集在血管里。一方面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堵塞血管,另一方面还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引发血栓。


让自己多吃点果蔬吧,每天保证一斤蔬菜半斤水果。


4. 熬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


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医师李立曾谈到,临床中以前往往在50岁或者60岁以上才容易的脑梗死,现在有些20岁、30岁的人就有心脑血管病。而这其中,熬夜、生活饮食不规律、工作生活压力大、油腻食物过多等,也同样通过应激、神经兴奋、脂代谢紊乱等途径起作用。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内分泌科医师高清歌表示,睡眠不好是会引起血糖升高的。与没有睡眠问题的糖友比,有睡眠障碍的糖友出现胰岛素抵抗的风险高出82%。


改吧!这5个坏习惯把你送到疾病前期!



无论是糖尿病,还是脑梗,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并不是一下子而成的。


糖尿病:正常人群→糖尿病前期→糖尿病

脑梗:正常人→血管出现斑块、硬化等→脑梗


其实,只要及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一切还来得及!


1. 别再久坐不动


2018年美国癌症协会在美国流行病学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上刊发的一项研究表明:久坐容易增加 14 种疾病致命风险,其中就包括中风和糖尿病。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人每周最好有150分钟的有氧运动。而对于久坐族,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健康科学系主任孙飙建议,推荐每隔24小时做24~48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骑车等。


2. 别再愁眉苦脸


负面情绪可影响下丘脑释放神经递质,可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就会导致血糖升高。所以对于糖友来说,建议保持情绪的愉悦稳定。


那其实对普通人来说,保持一个好心情也是非常有益的。


3. 别再忽略肌肉


肌肉也是降糖、减肥的帮手。我们总是以瘦为美,却忽略了要有肌肉。而随着年纪增长,肌肉本来就在慢慢流失变少。


年近四十,更要保证每天必需的肌肉运动,抛开器械运动这种负重训练不说,至少需要每天快走半小时到四十分钟,快走的时候要感到腿部肌肉有些乏累,运动有些酸痛为好。


4. 别再吃得热量超标


想要健康饮食,不如试试“江南饮食”:


增加粗粮,减少精米精面;

推荐植物油,低温烹饪;

增加白肉、减少红肉,推荐豆制品;

蔬菜多多益善,保证适量水果;

推荐适量坚果、奶类;

强烈推荐蒸、煮、涮的烹饪方式。


5. 别再膀大腰圆


中国式肥胖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肚子大,也就是腹型肥胖。超重和肥胖患者中2型糖尿病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2~5倍。


建议男性腰围应<85cm,女性腰围应<80cm。


来源:健康时报(jksb2013)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