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案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出现皮肤损伤:拿什么拯救你,my skin?

2019-04-26作者:论坛报小塔经验
非霍奇金淋巴瘤皮肤损伤护理

作者: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内科  刘晶晶  刘洁

“22床病人床单又湿透了,可能又要换药了。体液渗出太多了,皮肤破溃面积又增大了。”

大量渗液,大面积皮损,听到这样的对话,你肯定以为这是在烧伤科或者皮肤科。然而,这是发生在血液科的病例,我们血液科的护理团队又迎来了新挑战。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50岁,确诊非霍奇金淋巴瘤,2年时间辗转天津各大三甲医院血液科,既往身体健康,发病起因于上肢背部皮疹,伴瘙痒,高出皮肤表面,肿瘤医院皮肤病理示蕈样肉芽病。

入院评估

体格检查,体温38℃,脉搏15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99/61 mmHg.皮肤黏膜:颜色弹性正常,周身皮肤多处红斑体隆起,右肩胛处可见5 cm隆起破溃。

诺顿评分15 分,疼痛评分0分,自理能力50分,跌倒0分,管路评分39分.

皮肤损伤就这么猝不及防的来了

患者于2018年10月26日入院,入院后第3天白蛋白(ALB) 22 g/L,跌至谷底,全身红肿到锃亮,似乎所有的毛孔都在渗水。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点不断渗血,右肩胛和骶尾部出现了大水疱,继而破溃,白蛋白在源源不断地输入身体,可是皮肤表面又渗出液体,难倒了护理部老师们。

除了换床单,就束手无策了吗?

图 患者皮肤损伤

问题循证

患者身体渗出的是体液还是组织液?我们并没有相关检查可以提供依据。低蛋白造成全身水肿无可厚非,但为什么首发部位与压疮好发部位一致,难道是我们护理过程中为患者翻身时过于用力?或者是破溃的发生与疾病相关?

带着疑问我们反思,查询文献,终于有所发现。原来皮肤的破溃、渗液、红斑、脱屑都是蕈样肉芽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疾病进展,与平日护理并无关系。

护理方案

了解到皮损的原因,我们又陷入新的思考,那就是皮肤损伤该如何护理?

带着疑问我们找到了医院伤口小组,除了已用的盐水冲洗伤口,紫外线治疗仪局部照射,又加上了纱布创面敷料,既增加了皮肤舒适度,又抑制了菌群定植。

可是换药方案运用两天,又发现了新问题,那就是渗液过多。一天两次的换药频次不能满足伤口需求,于是伤口小组提议使用泡沫敷料,可以减少皮肤浸渍,干燥环境利于伤口修复。

既然想促进伤口愈合,为什么不尝试藻酸盐敷料填充伤口?

就是这么一个想法,差点害了患者。由于患者正处于粒缺期,白细胞0.07×109/L,藻酸盐敷料虽然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却会降低白细胞。

经过多次循证与摸索,我们确定了换药方案:生理盐水冲洗伤口→N光伤口照射→纱布创面敷料→泡沫敷料覆盖。

图 泡沫敷料

除此之外,我们参考烧伤科的护理方法制订了淋巴瘤皮肤浸润个性化护理措施。

①预防感染,无菌操作。

②病室要求:室温28℃~32℃,湿度60%~70%。

③严格记录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出入量。

④加强专科护理、口腔护理、伤口护理。

⑤保护静脉。

⑥心理护理。

反思1:切忌经验之谈,借助文献循证

患者周身水肿,皮肤损伤起病骤急,且首发部位为骶尾及肩胛处,护理部老师根据既往经验将其诊断为“压疮”。经过文献查阅,了解到皮肤破溃、红斑、脱屑都是蕈样肉芽病所致,即本病浸润,与平时皮肤护理无因果关系。

反思2:求助“专业团队”,患者好才是真的好

解决了病因,我们需要为患者选择合理的护理措施,但血液科在皮肤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所以我们求助“伤口小组”,获得了适合患者的换药方法。患者皮损处细菌培养未发现菌群生长。

反思3:头脑风暴也可能是bug,及时修复就好

  在这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皮肤管理中,我们一度想使用藻酸盐敷料促进伤口愈合,好在“伤口小组”老师及时提醒我们关注患者血象,才阻止了我们这个想法,这也暴露了我们相关知识缺陷,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我们团队变强!

本文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壹生”APP,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