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左束支阻滞相关“心肌病” | 夏云龙等讲述

2020-07-23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心肌病

左束支阻滞(LBBB)的首次报道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

 

近期,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夏云龙等撰文指出,左束支阻滞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心电图诊断,实际上对患者的远期预后有明显影响。

 

文章指出,对真性左束支阻滞的识别和背后机制的深入探讨可能会为未来心衰合并左束支阻滞患者的管理带来新的曙光。

 

2009 年,由AHA/ACCF/HRS制定了左束支阻滞的定义:QRS 波时限≥ 120 ms,V1 导联呈QS型或rS 型,I 导联和V6 导联的R 波宽并伴有切迹或顿挫并且无q波。

 

2011 年,有学者提出更加严格的真性左束支阻滞概念,需要在原有诊断标准的基础上满足:(1)QRS 波时限男性≥ 140 ms,女性≥ 130 ms;(2)至少有两个相邻导联QRS波存在切迹或顿挫。

 

近期研究提示,此标准下的真性左束支阻滞可以很好地预测心衰患者对左室CRT 的良好反应。

 

此外,还有学者指出完全左束支阻滞还应满足V1 导联r 波振幅< 1 mm 并且aVL 导联r波振幅<1 mm,相比传统标准,符合此标准的患者在CRT 术后左心室功能改善更加明显。

 

虽然左束支阻滞合并的疾病或危险因素可能是患者心衰发生率高的原因,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左束支阻滞亦可能是心衰的一个独立促成因素,长期的左束支阻滞最终可导致特发性非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生。

 

与其他获得性心肌病的诊断模式一样,作者认为,左束支阻滞相关“心肌病”的诊断也需满足三项标准:

 

(1)左束支阻滞发现之前心功能正常;

 

(2)诊断左束支阻滞后经较长时间出现左心室扩张与肥厚、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下降,最终发展为心肌病;在心肌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能除外其他心血管病的影响;

 

(3)纠正左束支阻滞可逆转心肌病。

 

众多临床证据显示,CRT及希氏束起搏/左束支区域起搏可以通过改善或纠正左束支阻滞,逆转部分患者的心室重构并使心功能恢复正常,这些临床证据也提示存在左束支阻滞相关“心肌病”。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