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3 ISC-华山特约】西洛他唑、单硝酸异山梨酯及二者联用可有效预防腔隙性卒中复发及认知功能减退——LACI-2研究

2023-02-10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原创

点击进入专题:

235-1.jpg

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血管组 曹瑾怡 颜庭梦 程忻


脑小血管病(small vessel diseaseSVD)是导致缺血性卒中(尤其是腔隙性卒中)、认知障碍、血管性痴呆及混合性痴呆的主要病因[1]。腔隙性卒中患者通常比其他卒中亚型的患者更年轻[2],约有三分之一患者出现卒中后认知障碍或痴呆[3],导致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受限。然而,腔隙性卒中及SVD相关认知功能下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目前研究认为,腔隙性卒中多由穿支动脉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引起,表现为血管舒张受损、僵硬、通透性增加[1]。西洛他唑(PDE3抑制剂)和单硝酸异山梨酯ISMNNO供体)可改善血管扩张、减轻炎症反应、稳定内皮细胞,从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4]

 

西洛他唑在亚洲广泛用于卒中预防,出血风险低,可减少卒中再发[5];单硝酸异山梨酯在冠心病中广泛使用,但在缺血性卒中领域应用证据很少[6]LACI-1研究结果表明,腔隙性卒中患者在西洛他唑和ISMN剂量递增的短期给药期间耐受性良好,证实了这两个药物的短期安全性[7]

 

202329日,Joanna M Wardlaw教授和Philip M Bath教授公布了LACI-2试验的主要研究结果。

 

7.png

  

77.png

 

LACunar Intervention Trial-2LACI-2ISRCTN 14911850)是一项由研究者发起的前瞻性、随机、开放标签、盲法终点、2×2析因设计的b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西洛他唑与单硝酸异山梨酯在预防脑小血管病方面的可行性、服药依从性、药物耐受性和安全性,从而为Ⅲ期临床试验提供数据。

 

主要纳入标准:

1.年龄>30岁,日常生活能力独立(mRS2),知情同意;

2.临床表现为腔隙性卒中综合征;

3.脑部CT/MRI表现:

a.与症状相关的近期皮层下小梗死/腔隙性梗死相符,

b.若未见病灶,则没有替代的病理学作为卒中病因(无脑出血、无皮层梗死);

4.从卒中发病到随机化分组无时间限制。

 

受疫情影响,研究最终纳入363位受试者,1年随访率超95%,并且提示良好的药物耐受性(94.5%)和安全性(出血事件发生率1.1%,死亡事件发生率1.1%)。各组的基线指标(认知水平、NIHSS评分、发病到给药时间等)均衡可比。

 

复合终点(卒中/TIA发、心梗、认知障碍、mRS>2、死亡):两药联用可以降低复合终点aHR 0.58 0.360.92),p=0.02

 

777.png

 

卒中复发单一结局:单独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可降低复发风险aOR0.23 0.07~0.74p=0.014

 

7777.png

 

12个月功能残障(mRS)单一结局:两药联用可对独立生活能力有积极影响 aOR 0.51 0.280.93),p=0.028

 

77777.png

 

12个月认知结局(7个等级变量):单独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 acOR 0.550.36~0.81)或两药联用acOR 0.440.23~0.85)均可改善12个月后的认知水平

 

777777.png

 

LACI-2作为一项Ⅱ期临床试验,为后续的Ⅲ期临床试验提供了数据基础,同时也填补了“小血管病”领域的研究空白。虽然之前也有研究发现在亚洲人群中使用西洛他唑可降低腔梗患者卒中的复发风险,但缺少相应的认知和影像评估。LACI-2研究对血管事件、影像和认知都进行了全面的评估。


LACI-2研究的结果是否适用于其他类型卒中,比如大动脉粥样硬化(不少周围血管病患者本身使用西洛他唑)、心源性卒中(不少患者本身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LACI-2研究的结果是否适用于其他类型小血管病,比如因为头痛就诊意外发现的脑白质高信号?这些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LACI-2研究纳入的受试者教育程度高(16年),基线认识好(MoCA 26),从发病到用药的时间较长(发病至随机 79天),这和目前我国的临床实践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也期待Ⅲ期研究结果对该领域的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WARDLAW J M SMITH C DICHGANS M. Small vessel disease: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J]. The Lancet Neurology 2019 187: 684-96.

[2] JACKSON C A HUTCHISON A DENNIS M S et al. Differences between ischemic stroke subtypes in vascular outcomes support a distinct lacunar ischemic stroke arteriopathy: a prospective hospital-based study [J]. Stroke 2009 4012: 3679-84.

[3] MCHUTCHISON C A CVORO V MAKIN S et al. Functional cognitive and physical outcomes 3 years after minor lacunar or cortical ischaemic stroke [J]. 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 2019 904: 436-43.

[4] BATH P M WARDLAW J M.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a review of potential intervention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oke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troke Society 2015 104: 469-78.

[5] TOYODA K UCHIYAMA S YAMAGUCHI T et al.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using cilostazol for secondary pre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high-risk ischaemic stroke in Japan: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J]. The Lancet Neurology 2019 186: 539-48.

[6] Efficacy of nitric oxide with or without continuing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for manage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n acute stroke ENOS: a partial-factorial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J]. Lancet London England), 2015 3859968: 617-28.

[7] BLAIR G W APPLETON J P FLAHERTY K et al. Tolerability safety and intermediary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cilostazol and isosorbide mononitrate alone and combined in patients with lacunar ischaemic stroke: The LACunar Intervention-1 LACI-1 trial a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J]. EClinicalMedicine 2019 11: 34-43.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