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医工融合技术在慢性肾病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创新应用​

2025-07-26作者:医学论坛报醒醒资讯

慢性肾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我国成年人群慢性肾病患病率达 10.8%,其中终末期肾病患者需依赖血液净化维持生命。传统血液净化治疗在毒素清除效率、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安全性等方面存在诸多局限,而医工融合技术的快速发展正为突破这些瓶颈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血液透析器的膜材料革新是医工融合的典型成果。传统高通量透析膜虽能清除小分子毒素,但对中大分子毒素(如 β₂- 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的清除效果有限,长期蓄积会导致肾性骨病、心血管钙化等并发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材料科学团队合作研发的 “仿生纳米复合膜”,通过在聚醚砜膜表面构建孔径可控的纳米通道,使中大分子毒素清除率提升 40%,同时保持白蛋白截留率在 99% 以上。临床研究显示,使用该膜材料的患者,1 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传统透析膜降低 28%(《中华肾脏病杂志》2024 年数据)。

智能抗凝系统的应用显著降低了血液净化的出血风险。终末期肾病患者常合并凝血功能紊乱,传统肝素抗凝方案易导致出血或凝血并发症。北京某医疗科技公司开发的 “实时凝血监测 - 智能抗凝闭环系统”,通过光纤传感器实时检测血液黏滞度变化,结合 AI 算法动态调整抗凝剂输注速度。多中心临床试验表明,该系统使透析器凝血发生率从 12.6% 降至 3.8%,同时出血事件减少 52%(《中国血液净化》2023 年研究)。对于合并消化道出血的高风险患者,系统可自动切换至无肝素模式,通过程序化生理盐水冲洗避免凝血,较人工操作节省 30% 护理时间。

可穿戴式腹膜透析设备的研发重塑了患者的治疗体验。传统腹膜透析需患者每日手动操作 4-5 次,不仅依从性差,还易因操作不当引发腹膜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团队与肾内科合作开发的 “微型智能腹膜透析机”,重量仅 800g,可通过蓝牙连接手机 APP 实现全自动液体交换。设备内置压力传感器和细菌检测模块,能自动识别导管堵塞和感染风险并报警。临床试用显示,该设备使患者操作时间从每次 30 分钟缩短至 5 分钟,腹膜炎发生率从 1.8 / 病人年降至 0.5 / 病人年(《肾脏病透析移植杂志》2024 年报道)。

数字孪生技术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精准工具。通过构建患者的虚拟肾脏模型,结合血液动力学、溶质转运等多物理场仿真,可预测不同透析参数对毒素清除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南京某医院应用该技术为 200 例复杂病例制定个性化透析方案,使患者透析充分性(Kt/V)达标率从 65% 提升至 92%,同时低血压发生率下降 40%。正如肾内科专家指出:“医工融合不仅是设备的革新,更是治疗理念的转变 —— 从标准化治疗走向基于个体特征的精准化干预。”


本篇文章来自昆明市延安医院 王一茹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