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韩雅玲院士:冠心病抗血小板降阶治疗最新研究精粹

2025-11-15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原创


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 李洋 韩雅玲


2025年9月19日,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七次心血管年会的主旨论坛环节,韩雅玲院士以“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最新精粹”做了大会报告。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特邀韩雅玲院士团队将报告内容整理成文,以飨全国心血管同道。



针对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是预防支架内血栓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基石。然而,抗血小板药物在带来缺血保护获益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出血风险的增加。因此,现代抗血小板治疗的核心已经从“越强越好、越长越好”的粗放模式,转变为追求“缺血与出血风险精细平衡”的个体化治疗。本文将梳理近期抗血小板降阶领域关键临床研究,并解读最新临床指南,以提炼当前抗血小板治疗的精粹。



一、核心理念:缺血与出血风险的精细平衡




理想的抗血小板策略如同走钢丝,一端是致命的缺血事件(如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另一端是同样可致残甚至致死的出血事件(尤其是消化道或颅内出血)。出血事件不仅直接影响患者预后,还可能因被迫停用抗血小板药物而间接增加缺血风险。因此,任何治疗决策都必须基于对患者个体风险的全面评估,高缺血风险者可能需要更强或更长的治疗,而高出血风险者则需考虑降阶或缩短疗程。



二、早期降阶治疗的探索:从“强度”到“精度”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指阿司匹林联合一种P2Y12抑制剂(如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对于病情稳定的低危患者或者出血高危患者,研究人员试图在早期DAPT后降低治疗强度。P2Y12抑制剂单药治疗策略应运而生,即在短期(通常1~3个月)DAPT后,停用阿司匹林,保留P2Y12抑制剂单药长期治疗。该策略通过提前停用阿司匹林,显著降低了出血风险、具有明确的净临床获益,已成为国内外指南推荐的重要治疗模式。但是,降阶的时机、选择的人群以及P2Y12抑制剂的种类仍须进一步探索。以下为近期欧美国际会议上公布的抗血小板降阶领域关键临床研究。






1. HOST-BR研究






202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上发布的HOST-BR研究中,基于高出血风险学术研究联盟(ARC-HBR)标准,研究人员将纳入患者划分为高出血风险(HBR)和低出血风险(LBR)人群,并分别将高出血风险低出血风险患者1:1随机分为不同DAPT疗程组。高出血风险患者随机接受1个月或3个月DAPT后转为单药抗血小板治疗(SAPT);低出血风险患者随机接受3个月或12个月DAPT,前者3个月DAPT后转为SAPTSAPT方案由医生自行决定。高出血风险患者置入支架类型为Xience,而低出血风险患者置入支架类型为Onyx



本研究设立3个共同主要研究终点:① 1年净不良临床事件(NA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卒中、主要出血事件(非劣效假设);② 1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缺血性卒中(非劣效假设);③ 1年出血学术研究会(BARC)定义的2型、3型或5型出血(优效假设)。



高出血风险人群中,798例患者随机至1个月DAPT组,800例患者随机至3个月DAPT组。1个月DAPT组的1NACE发生率为18.4%,高于3个月DAPT组的14.0%,第一共同主要终点上未达到非劣效性[风险比(HR):1.3495%置信区间(CI):1.04~1.71P非劣效性=0.818]1个月DAPT组的1MACCE发生率为9.8%,也显著高于3个月DAPT组的5.8%HR1.7295%CI1.19~2.50)。而1个月DAPT组的1BARC2型、3型或5型出血发生率为13.8%3个月DAPT组为15.8%HR0.8595%CI0.66~1.11),在降低出血方面同样未显示出优势。



低出血风险人群中,1649例患者随机至3个月DAPT组,1650例患者随机至12个月DAPT组。3个月DAPT组的1NACE发生率为2.9%12个月DAPT组的4.4%,在第一共同主要终点上达到了非劣效性(HR0.6695%CI0.46~0.95P=0.025P非劣效性0.001)。3个月DAPT组的1MACCE发生率为2.2%12个月DAPT组的2.3%,在第二共同主要终点上也达到了非劣效性(HR0.9895%CI0.62~1.56P非劣效性=0.008)。3个月DAPT组的1BARC2型、3型或5型出血发生率为7.4%,显著低于12个月DAPT组的11.7%,在第三共同主要终点上达到优效性(HR0.6395%CI0.50~0.79P0.001)。总体而言对于高出血风险低出血风险人群3个月可作为冠脉支架置入术后DAPT达到出血与血栓平衡的最佳治疗疗程本研究结果在2025ACC年会突破性临床研究专场公布。






2. TARGET FIRST研究






2025ESC年会上发布的TARGET FIRST研究中,纳入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后7天内成功接受完全血运重建(均置入Firehawk支架),并完成1个月DAPT且未发生缺血和大出血事件的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至P2Y12受体抑制剂单药治疗组或继续DAPT组。研究的主要终点为随机化后11个月内的NA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卒中或BARC定义的3型或5型出血(非劣效假设)。关键次要终点为BARC定义的2型、3型或5型出血(优效假设)。



最终,1942例患者接受了随机分组,961例接受P2Y12受体抑制剂单药治疗,981例继续接受DAPTP2Y12受体抑制剂单药治疗组和DAPT组分别有20例患者(2.1%)和21例(2.2%)患者发生主要结局事件,组间差异为-0.09%95% CI-1.39%~1.20%),非劣效性假设成立(P=0.02,预设的非劣效性界值为1.25%)。进而,研究者对两组BARC定义的2型、3型或5型出血发生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与DAPT组相比,P2Y12受体抑制剂单药治疗组出血发生率显著降低(2.6%5.6%HR0.4695% CI0.29~0.75P=0.002),提示PCI1个月DAPT降阶P2Y12抑制剂单药治疗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研究排除了高缺血风险的患者,例如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左主干病变、严重钙化病变、支架内再狭窄或血栓病变、支架总长度>80 mm等。同时,也排除了高出血风险的患者,例如接受溶栓治疗、接受口服抗凝药、合并肾功能不全、合并贫血、合并肝脏疾病等。本研究结果在2025ESC年会热线(Hot line)会场公布后,同步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



image.png






3. NEO-MINDSET研究






2025ESC年会发布的NEO-MINDSET研究,纳入接受成功PCIACS患者,在入院后4天内(中位时间2天)以1:1的比例随机分为仅接受强效P2Y12受体抑制剂(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停用阿司匹林)治疗组或DAPT组(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PCI术后至随机化前的患者,按所在医院规范接受DAPT治疗即可。如果患者接受的是分期PCI,首次PCI至末次PCI期间,也将采用DAPT策略。顺利完成末次PCI后的患者,将由医生决定所用的P2Y12受体抑制剂种类。



研究采用双主要终点设计,缺血终点为非劣效假设,定义为随机化后12个月内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和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在内的复合终点;出血终点为优效假设,定义为随机化后12个月内BARC定义的2型、3型或5型出血。



最终,研究共纳入3410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强效P2Y12受体抑制剂单药治疗组1712例,DAPT1698例。12个月时,强效P2Y12抑制剂单药治疗组的缺血事件发生率为7.0%DAPT组为5.5%,组间差异为1.47%,未达到非劣效性(预设的非劣效性界值为2.5%P=0.11)。在出血事件方面,强效P2Y12抑制剂单药治疗组和DAPT组的BARC2型、3型或5型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0%4.9%,组间差别为-2.97%。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强效P2Y12抑制剂单药治疗组有12例患者发生了支架内血栓,而DAPT组仅为4例。



上述结果提示,在成功接受PCIACS患者中,在12个月死亡或缺血事件构成的复合结局方面强效P2Y12抑制剂单药治疗与DAPT相比并不具有非劣效性。本研究结果在2025ESC年会热线(Hot line)会场公布后,同步发表于N Engl J Med



image.png



三、指南风向标:2023ESC与2025美国指南推荐




2023 ESC ACS管理指南》(以下简称《2023 ESC指南》)中降阶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推荐如下:DAPT3~6个月后无事件且缺血风险不高的患者,可考虑SAPT(最好为P2Y12抑制剂)(ⅡaA);P2Y12抑制剂降阶(如从替格瑞洛转换至氯吡格雷)可考虑作为减少出血风险的替代DAPT策略(ⅡbA);高出血风险患者可考虑1个月DAPT后行阿司匹林P2Y12抑制剂单药治疗(ⅡbB);不推荐30天内降阶抗血小板治疗(Ⅲ,B)。



2025美国ACS指南》中降阶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推荐如下: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1~3个月后,替格瑞洛单药治疗至PCI1(Ⅰ,A);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1个月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至PCI1(ⅡbB);高出血风险患者DAPT1个月后,阿司匹林P2Y12抑制剂单药治疗11个月(ⅡbB)。与《2023ESC指南》相比,《2025美国ACS指南》更积极推荐抗血小板降阶治疗,DAPTP2Y12抑制剂单药治疗的推荐等级提升为Ⅰ类,并将降阶前的DAPT疗程缩短至1~3个月。



综上所述,关于PCIDAPT降阶为早期P2Y12抑制剂单药治疗的研究结论尚不完全一致,这种分歧可能源于患者特征或降阶方法等方面的差异。




降阶治疗适用人群


在适用人群方面,降阶治疗可能更适用于高出血风险、出血并发症已发生或低缺血风险的患者,对于高缺血风险(如左主干病变、多支血管病变、糖尿病等)患者,降阶需谨慎或应延迟。


降阶治疗前DAPT时长






在降阶前DAPT时长方面,3~6个月的短程DAPT后开始降阶已成为标准选项,甚至1个月的超短程DAPT在特定人群中也证明安全有效,但DAPT 1个月以内开始降阶的方案还须深入探讨。


降阶后药物选择






在降阶后的抗血小板药物选择方面,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强效P2Y12抑制剂孰优孰劣尚未明确,应根据患者缺血和出血风险个体化选择。



总之,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已进入“精准管理”时代,其精粹在于始于风险评估,重于动态调整,终于个体化平衡。未来,随着基因分型、生物标志物和人工智能等工具的辅助,有望为每一位冠心病患者绘制出独一无二的最佳抗血小板降阶治疗路径图。




版面分享










往期推荐


在基层医院碰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及再灌注治疗决策参考这张流程图

中国方案,全球循证 | 第36届长城会盘点十大心血管原创研究(二)

中国方案,全球循证 | 第36届长城会盘点十大心血管原创研究(一)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