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那米司特是一种选择性磷酸二酯酶4B(PDE4B)抑制剂,于2025年10月21日正式获得中国药监局的批准,用于成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治疗1,2。近日,第29届亚太呼吸学会(APSR)年会于2025年11月10日至13日在菲律宾马尼拉盛大召开。此次会议上,那米司特的两项重磅三期临床研究——FIBRONEER-IPF研究和FIBRONEER-ILD研究的东亚人群数据也会发布。本篇文章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徐作军教授,为我们专业解读这一领域重要进展,解析那米司特的又一重要治疗数据及其临床启示和价值。
FIBRONEER-IPF研究:那米司特显著延缓东亚患者FVC下降,不同抗纤维化背景治疗效果有差别
IPF是一种原因未知的慢性进行性间质性肺病,其特征是肺部组织不断受损和纤维化,导致肺功能进行性恶化3。IPF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差,常规治疗主要通过抗纤维化药物和肺康复方法来缓解进展和症状,但目前尚无治愈方法3。
FIBRONEER-IPF是一项双盲、随机、I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那米司特在IPF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FIBRONEER-IPF研究总体人群有1177人4,是迄今为止IPF领域研究规模最大的全球多中心研究,此次东亚人群分析共纳入337名IPF患者5。
该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是基线至第52周时FVC的变化,结果显示:那米司特9mg组与安慰剂组相比,FVC的平均差异为46.0ml,相对减少了28%的FVC下降;那米司特18mg组与安慰剂组相比,FVC的平均差异为113.4ml,相对减少了69%的FVC下降(图1)5。从研究全程的FVC水平来看,那米司特两个剂量组的FVC水平持续优于安慰剂组,那米司特18mg组在整个研究期间与安慰剂组的差异更大(图2)5。
图1. FIBRONEER-IPF研究东亚人群基线至52周FVC的变化量
图2. FIBRONEER-IPF研究东亚人群基线至52周FVC的变化趋势
基于不同抗纤维化治疗背景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东亚人群中,无抗纤维化背景治疗和尼达尼布背景治疗的患者与总体人群取得了一致的疗效,FVC的下降被显著延缓;而接受吡非尼酮背景治疗时则没有相似的治疗获益(图3)5。
图3. FIBRONEER-IPF研究不同抗纤维化背景治疗的东亚人群基线至52周FVC的变化量
安全性方面,安慰剂组和那米司特两个剂量组的任意不良事件(AE)、导致停药的AE发生率接近,最常见的AE是上呼吸道感染5。
基于以上这些研究结果,那米司特治疗可以显著延缓东亚IPF人群的FVC下降,在未接受抗纤维化治疗和有尼达尼布背景治疗的患者中均疗效良好,且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治疗效果与FIBRONEER-IPF研究总体人群一致。
FIBRONEER-ILD研究:那米司特适用广泛PPF人群,在不同抗纤维化背景治疗人群中疗效一致
FIBRONEER-ILD的研究设计与FIBRONEER-IPF研究相似,只是纳入的人群不同,该研究聚焦进展性肺纤维化(PPF)患者,旨在评估那米司特的疗效与安全性6。PPF是一组包括多种与肺部间质性纤维化相关的疾病,其共同特征是肺间质组织的进行性纤维化和结构性改变。与单一的IPF不同,PPF涵盖了多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肺部纤维化疾病3。其发病机制通常与慢性炎症反应、环境因素暴露(如尘埃、化学物质)、药物反应性或自身免疫疾病相关3。
此次东亚人群组共纳入397名PPF患者,其中包括154名自身免疫病相关ILDs患者、84名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患者、82名无法归类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48名其他ILDs患者和29名过敏性肺炎患者(图4)7。
*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ILDs、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硬化症相关ILDs、其他自身免疫性纤维化ILDs;**包括暴露相关ILDs、结节病、其他非自身免疫性纤维化ILDs
图4. FIBRONEER-ILD研究东亚人群的ILD诊断分布
主要研究终点结果显示:那米司特9mg组与安慰剂组相比,FVC的平均差异为70.5ml,相对减少了50%的FVC下降;那米司特18mg组与安慰剂组相比,FVC的平均差异为50.0ml,相对减少了35%的FVC下降(图5)7。那米司特两个剂量组的FVC水平在研究早期即与安慰剂组分开,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持续保持这一趋势(图6)7。
图5. FIBRONEER-ILD研究东亚人群基线至52周FVC的变化量
图6. FIBRONEER-ILD研究东亚人群基线至52周FVC的变化趋势
基于不同抗纤维化治疗背景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使用或未使用尼达尼布背景治疗的PPF患者中,那米司特的疗效没有显著差别(图7)7。那米司特的治疗效果不受是否联用尼达尼布的影响。
图7. FIBRONEER-ILD研究不同抗纤维化背景治疗的东亚人群基线至52周FVC的变化量
在FIBRONEER-ILD研究过程中,最常见的AE是腹泻和上呼吸道感染,各组AE的发生率相近7。
总体而言,FIBRONEER-ILD研究的东亚人群分析结果与整体研究人群的结果一致,那米司特显著延缓了FVC的下降,在有或无尼达尼布背景治疗的人群中疗效无差异,且有着可接受的耐受性。
本次APSR大会公布的FIBRONEER系列研究的东亚人群数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那米司特在东亚IPF和PPF患者中,均展现出显著延缓肺功能下降的明确疗效,且安全性与整体人群一致,耐受性良好。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IPF患者中,无抗纤维化背景治疗和尼达尼布背景治疗的患者疗效与总体人群一致;在更为广泛的PPF患者中,其疗效不受是否联用尼达尼布的影响,这些数据为那米司特在复杂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近期,那米司特在中国已经正式获批用于IPF成人患者的治疗,这标志着我国IPF治疗进入新阶段。期待其在真实世界中持续探索与验证,为IPF诊治贡献更多高质量的循证证据。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 呼吸病学分会副会长
中国间质性肺病多学科诊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第7-10届间质病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间质病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科技部间质性肺病“精准医学研究”专项首席专家
北京医学会呼吸病分会间质性肺病学组副组长
主持了包括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专项、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北京市首都医学发展科技基金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科研项目十一项
目前为《临床肺科杂志》副主编、《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等5本杂志编委
审批号:SC-CN-18199
有效期至:11/15/2026
仅供相关医药专业人士进行医学科学交流
PART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