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甲状腺超声诊断及介入治疗训练营

2024-05-23作者:壹生内分泌学院资讯
原创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各类甲状腺疾病总患病率50.96%,其中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15.22%、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病率14.19%、甲状腺结节患病率20.43%。保护甲状腺健康,防治甲状腺疾病侵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在第16届“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之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超声科团队受中国医学论坛报邀请,加入“领航计划·临床专科能力提升项目”大型公益活动,特别策划『甲状腺超声诊断与介入治疗训练营』。有着丰富临床和教学经验的21位讲者,精心准备体系化线上视频课程,内容覆盖基础理论、诊断思路、临床应用、操作规范、前沿进展等,从基础到进阶,为广大同道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和交流平台。诚邀大家共赴云端进修之旅,以精准超声为刃,共筑甲状腺健康防线。

训练营特色 



扎实基础更新理念,21天从入门到进阶

经典案例深度剖析,步步为营精准诊断

进入真实诊疗场景,强化临床实操技能

系统搭建知识框架,紧跟前沿拓宽视野

课程安排 



团队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超声科创建于1958年,奠基人暨首任主任为我国著名的超声医学先驱者徐智章终身教授。作为我国创建最早的超声科之一,开创了国内超声医学临床应用的多项历史,现为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强主体),上海市超声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和复旦大学超声医学与工程研究所重要组成部分, “985”工程复旦大学重点学科,“中国上海中山-美国费城杰弗逊超声教育培训中心”,国家级和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国超声造影培训基地。科室多年名列全国医院专科排行榜前茅,华东地区第一。


甲状腺超声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超声科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超声科作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甲状腺疾病诊疗中心的一部分,开设有甲状腺超声、介入超声和超声消融等特色专病门诊,常规开展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甲状腺超声造影、甲状腺超声弹性成像等检查项目,同时开展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及基因检测)、甲状腺囊肿硬化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热消融治疗等工作。每年完成甲状腺各类介入性操作数千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精准诊断和处理各种疑难复杂的甲状腺疾病。


团队成员在甲状腺超声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在上海及华东地区率先开展甲状腺弹性超声、甲状腺TI-RADS分类、甲状腺FNA及基因检测、甲状腺微波/射频消融等工作。团队成员牵头及参与编写《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第二版)》《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实践指南(2019版)》等多个指南。团队甲状腺临床工作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Radiology、JCEM、Thyroid、Eur Radiol等重要期刊。



学习攻略 



开课时间:2024年6月4日

更新频率:每日更新1节课程,回放期内任意时间,可回看复习已更新课程。

学习地点:

· 手机端:壹生App——训练营

· 电脑端:壹生-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官网

报名方式:扫描上方海报二维码,关注“壹生内分泌学院”公众号预约课程,开课当天即可收到看课通道。

注:本训练营为公益培训,不收取任何费用,请在回放期内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追上那个 被寄予厚望的自己



编辑:杨瑞园(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