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诊疗干货!胰管镜联合SPACE在不明原因胰管扩张中的临床应用策略 | 鼓楼领学⑨

2025-09-09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原创

banner.png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亲爱的读者朋友,您的意见对我们非常重要!为了更好地了解您的需求,提升文章内容质量,诚邀您花几分钟参与本次有奖问卷调研。参与者有机会获得精美奖品

点击填写问卷调研


  • 上期回顾

李洪祯简介.png

阅读要点提示:

本文主要介绍胰管镜和SPACE技术在不明原因胰管扩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胰管镜可直视观察胰管黏膜病变并进行精准活检,特别适合发现早期微小病变;SPACE技术通过动态胰液分析提高细胞学诊断敏感性。两者联合使用能显著提升早期胰腺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为临床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PART.01
不明原因胰管扩张的诊断困境


胰管扩张是临床常见的影像学征象,其病因涵盖良性疾病(如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癌前病变(如IPMN)和恶性肿瘤(如胰腺癌)。对于伴有典型症状(如腹痛、黄疸)或明确影像学异常(如占位、胰管狭窄)的病例,诊断相对容易。然而,单纯性胰管扩张(即胰管扩张≥3mm但无明确病因)的患者往往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常规实验室检查(如CA19-9)和影像学(CT/MRI)可能无异常,导致诊断困难。这类患者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因为部分病例可能隐藏着早期胰腺癌或高危癌前病变(如主胰管型IPMN)。研究表明,约40%的单纯性胰管扩张患者最终被确诊为恶性或癌前病变1。因此,如何精准识别高风险患者并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成为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


PART.02
胰管镜在胰管扩张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胰管镜(Peroral Pancreatoscopy, POPS)最初由Kawai等人于1976年报道2,其使用子母镜技术,将胰管镜经由十二指肠镜插入胰管内,用于直接观察主胰管。随着消化内镜领域科学技术的创新,经口胰管镜在胰腺疾病诊断和治疗领域的应用得到了飞速发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SpyGlass 胆道子镜直视系统和南微洞察-eyeMax 系统。

在诊断方面,胰管镜能够清晰显示胰管黏膜的细微形态学改变,包括充血、糜烂、结节及隆起性病变等。相较于超声内镜(EUS)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等传统影像学检查,POPS在发现局限于胰管黏膜的早期病变(如IPMN或胰腺癌)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特别对于IPMN的诊断,POPS可直观评估病变累及范围并进行形态学分型。

现有研究将IPMN分为五型

1型(颗粒状黏膜)、2型(不伴血管像的鱼卵样隆起病变)、3型(伴血管像的鱼卵样隆起病变)、4型(绒毛状隆起病变)及5型(滋养型隆起病变)3。其中1-2型多为良性病变(增生或腺瘤),而3-5型则多为恶性(原位癌或浸润性癌)(图1)。

图1.胰管镜下胰管内病变形态和病理,1-2型病变多为良性(增生或腺瘤),3-5型病变多为恶性(原位癌或浸润性癌)(引用自Hara T, et al.3)。

此外,POPS引导下的靶向活检显著提高了病理诊断的准确性。近期我中心诊治的一例典型病例充分体现了POPS的临床价值。该患者影像学仅表现为胰管扩张,EUS提示胰头段主胰管内存在3mm×6.5mm低回声占位。POPS检查发现该处存在一长约6mm的不规则占位,占据管腔2/3周,伴有表面发红及血管增生等恶性特征。活检病理证实为胰管黏膜广泛鳞状上皮化生伴高级别异型增生(早期胰腺癌),最终确诊为罕见的胰管内鳞状细胞瘤变。此病例充分证明,对于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明确的早期微小胰管病变,POPS具有不可替代的诊断价值4


PART.03
SPACE技术提高早期胰腺癌检出率


连续胰液抽吸细胞学检查(serial pancreatic-juice aspiration cytologic examination, SPACE)是一种通过ERCP途径放置鼻胰管(naso-pancreatic drainage,NPD)连续收集胰液并进行细胞学分析的技术,最早由日本学者Iiboshi团队报道5

该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获取大量自然分泌的高纯度胰液,单例患者可采集数十至数百毫升样本,特别适用于具有不明原因主胰管扩张或局灶性胰腺实质萎缩等胰腺癌间接征象的患者,可显著提高早期胰腺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图2)5-8

图2:一例增强CT仅显示胰管扩张、超声内镜提示胰头低回声占位,但EUS-FNA病理未能确诊的患者(上图);后经ERCP途径放置鼻胰管,细胞学提示腺癌,最终行手术切除(下图)(引用自Ishikawa-Kakiya Y, et al8)。

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对于影像学检查未见明确占位性病变的可疑胰腺癌患者,SPACE技术具有74.1%的敏感性和87.3%的特异性9。日本胰腺癌早期检测研究小组(JEDPAC)开展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14个中心的200例早期胰腺癌患者)进一步证实,SPACE对0期胰腺癌的检出率可达72.2% (26/36)10

值得注意的是,该技术还可结合KRAS突变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通过多模态诊断策略显著提升诊断效能11,为临床决策提供更为全面的依据。


PART.04
胰管镜联合SPACE的协同诊断价值


胰管镜与SPACE技术的联合应用为不明原因胰管扩张的诊断提供了更全面的解决方案。胰管镜能够直观定位可疑病变并指导靶向活检,而SPACE则通过连续胰液分析提高细胞学诊断的敏感性。两者结合既可弥补单一技术的局限性,又能显著提高早期胰腺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目前,这一联合策略已逐步应用于临床实践,尤其适用于高风险患者或常规影像学检查未能明确病因的病例。未来,随着内镜技术和分子诊断的进一步发展,胰管镜联合SPACE有望成为不明原因胰管扩张的标准诊断流程之一。


Take home message

1.不明原因胰管扩张可能是早期胰腺癌的唯一表现,不可忽视。

2.胰管镜是不明原因胰管扩张的重要诊断工具,可用于胰管内病变的诊断、判断累及范围、良恶性质判断。

3. SPACE技术通过ERCP置管连续收集胰液进行细胞学及分子检测,对仅表现为胰管扩张的早期胰腺癌具有较高检出率。


互动问题:

1.以下哪项不是胰管扩张的常见病因?
A. 慢性胰腺炎
B. 胰管结石
C. 胃溃疡
D.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
E. 胰腺癌


2.胰管镜(POPS)在诊断胰管扩张中的最大优势是:
A. 无创且操作简便
B. 能直接观察胰管黏膜并进行靶向活检
C. 可替代所有影像学检查
D. 适用于所有胰腺疾病筛查


结果明日公布
明日预告

鼓楼领学⑩|急性胰腺炎起病的胰腺癌:从临床特征到EUS-FNA诊断的实战干货

作者:南京鼓楼医院 沈珊珊


上期答案揭晓

1. 以下哪项不是国际指南推荐的IPMN“高危特征(HRs)”?

A. 囊肿导致梗阻性黄疸

B. 主胰管扩张 ≥10 mm

C. 壁结节直径 <5 mm

D. 可疑或阳性的细胞学结果

正确答案:C


2. 关于EUS评估IPMN壁结节的准确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灵敏度低于50%,但特异度高

B. 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接近100%

C. 最大径 >5 mm 的壁结节预测恶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较高

D. 壁结节大小与恶变无明显相关性

正确答案:C


点击图片返回专题
image.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