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日,84 岁的老孙因“头晕不适3个月”来到医院就诊,这看似普通的症状背后,竟隐藏着一场关乎生命的健康危机。
老孙入院查体时,右手血压164/76mmHg,左手仅88/69mmHg(脉压差悬殊,提示血管供血异常)。
更棘手的是,在医生详细追问病史时,才缓缓说出一个被隐忍的关键信息:“入院前已经间歇便血、腹痛好几个月了,以为是老毛病,没当回事……”
这一关键信息直接扭转了诊疗方向!
进一步检查中,肠镜揭示了严峻的事实:距肛约16cm处发现不规则肿物,表面溃疡、糜烂,占据肠腔全周,管腔狭窄导致内镜无法通过,活检时易出血,病理结果确诊为乙状结肠腺癌(左下腹肠段的恶性肿瘤)。
老孙的肠镜及病理报告
头颈部 CTA 检查则显示:主动脉弓、头臂干等多处血管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左侧颈总动脉、右侧椎动脉多段闭塞,左侧椎动脉V1段等多处重度狭窄,这无疑为后续治疗增加了巨大难度。(这也印证了老孙入院时脉压差悬殊的直接原因:左侧血管闭塞导致血流灌注不足,直接表现为左手血压显著降低)
血管问题:左侧颈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脑部供血仅靠侧支循环代偿;
麻醉风险:术中血压波动可能诱发脑梗塞;
肿瘤进展:肿瘤已导致肠腔狭窄,需尽快手术。
面对患者高龄、基础疾病复杂、麻醉风险大的多重挑战,医院立即开启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由多个科室专家共同讨论制定治疗方案)。肿瘤外科、麻醉科、脑病科、心血管科专家联手评估,最终制定了周密的手术计划。
两日后,在麻醉科的精心护航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一种结合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可保持患者清醒,减少全身麻醉风险),由肿瘤外科吴江主任、余晓峰主任医师主刀,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手术团队精准选择开放小切口(仅10-12cm),凭借精湛技术在1小时内顺利完成手术,最大程度减少了对患者的创伤。术中老孙始终保持清醒,生命体征平稳。
老孙术后的恢复也远超预期,2天即可下床活动,4天通气并进食流质食物,12天完全康复出院!
这一恢复成效有力证明了“精准评估、精心选择同样是一种微创治疗”的理念——即便采用开放手术,若能实现精准操作并缩短手术时间,也能达到微创治疗的效果。
乙状结肠癌是发生在乙状结肠(结肠末端靠近直肠的“S”形肠段)的恶性肿瘤,属于结肠癌的一种。
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出现,大便变细(如铅笔状)
便血:多为暗红色或鲜红色,易被误认为痔疮
腹痛/腹胀:左下腹隐痛或绞痛,严重时可能出现肠梗阻(呕吐、停止排气排便)
全身症状:不明原因贫血、体重下降、乏力
年龄:5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70岁以上
饮食: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大量摄入红肉/加工肉类
生活习惯:吸烟、酗酒、缺乏运动、肥胖
疾病史: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一种有癌变风险的息肉)、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
遗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患者
肠镜检查: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肠道病变并取活检
粪便潜血试验:初步筛查,无创但可能出现假阴性
CT 结肠成像:适合无法耐受肠镜的人群
建议普通人群45岁起定期筛查,高危人群需提前至40岁甚至更早
高龄复杂病例的关键
多学科协作 + 精准治疗
老孙的病例,是高龄复杂疾病诊疗中多学科协作与精准治疗理念的生动实践。84岁的高龄本就意味着身体机能衰退、耐受能力低下,而其合并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多处血管闭塞等基础疾病,更像一道道“关卡”,让诊疗每一步都充满风险。
正是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性,凸显了多学科协作(MDT)的核心价值。同时,这一病例也深刻印证了 “精准治疗” 对高龄患者的特殊意义。不同于常规诊疗,针对老孙的方案始终围绕“个体化”展开:摒弃创伤较大的传统术式,选择 10-12cm 的开放小切口以减少组织损伤;通过将手术时间压缩至1小时内,最大限度降低麻醉与手术对身体的干扰;麻醉方式上避开全身麻醉的潜在风险,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让患者保持清醒…… 这些精准到细节的决策,既保证了肿瘤根治的效果,又为高龄身体筑起了一道 “防护墙”。
面对基础疾病交织、手术风险高的高龄患者,单靠某一科室的能力难以破局,唯有以多学科协作搭建安全网,以精准治疗贯穿诊疗全程,才能在“治病”与“保安全”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这正是老孙能实现快速康复的关键核心。
来源:昆山市中医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