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肿瘤介入是放射介入的重要分支,主要通过影像学引导下通过微创介入手段治疗肿瘤,包括血管内介入治疗如动脉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等;非血管内的介入治疗如各种消融治疗、粒子植入的内放射治疗等。
近年来,肿瘤介入在技术进步和规范化治疗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例如放射性微球的内放射栓塞治疗肝癌等新型介入栓塞技术的推广应用;系统治疗如靶向免疫治疗等与介入治疗的联合探索,LEAP-012、EMERALD-1、TALENTACE等研究获得阳性结果;介入治疗规范的制定和推广等,对肿瘤介入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新技术和新方案的推广和应用过程中更需要合理的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需要开展设计严密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
肿瘤介入治疗的优势是微创、患者耐受性好、局部控制肿瘤作用直接。就肝癌而言,大多数不能切除的肝癌都会用到介入治疗,但肝癌也容易发生远处转移,部分肝癌在诊断时就已经伴随肺转移、淋巴结转移等,且肝癌患者多合并有基础疾病,如肝炎、肝硬化,因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前,肿瘤多学科治疗的理念已经得到普遍认同,其对肿瘤预后改善的意义也获得了充分论证。就肿瘤介入多学科治疗模式而言,有以下几方面需要受到重视。
第一,临床实践过程中,介入技术固然重要,但任何技术都存在局限性,因而需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用于最适合的患者。对于不适合的患者,不必过于依赖单一的技术,可以选择更适合患者的其他治疗或方案。
第二,局部治疗的效果直接,往往获得较好的局部控制,但需要考虑肿瘤的全身状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重视全身性治疗,如采用系统抗肿瘤治疗联合方案、重视肿瘤患者基础疾病及合并症的治疗等。
第三,肿瘤治疗的主要目标是保证生活质量前提下的生存期延长。局部控制、客观缓解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指标,没有生存期延长的局部控制则偏离了治疗目标。过度重视局部控制而造成器官功能损害或体能状态的下降对生存期延长没有作用,甚至有害。
第四,在肿瘤治疗决策中的方案选择,首先要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在避免过于依赖个别或个体经验的同时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肿瘤学特征、器官功能体能状态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025年CSCO学术年会放射介入治疗专场邀请国内肿瘤介入领域的专家进行现场报告,内容以多学科模式下的肿瘤介入治疗为核心,包括肝癌的介入联合系统治疗的策略、肝癌免疫治疗的优化、介入治疗技术方案改进、介入治疗对免疫微环境的调控作用等,欢迎各位同道到会交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任正刚 供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