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HR 阳性早期乳腺癌治疗迎突破!2024 CSCO 指南新辅助、辅助方案更新,专家共识这样落地临床

2025-11-01作者:wxy资讯
新辅助治疗:不再只是 “体弱患者的备选”
“以前碰到 70 多岁、合并糖尿病的 HR 阳性患者,医生常陷入两难 —— 化疗怕耐受不了,直接手术又可能切不干净。”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白俊文教授的话,道出了过去新辅助治疗的尴尬定位。而 2024 版指南首次为这类治疗 “正名”,明确了三类最该用的人群,让临床决策有了准星。
第一类是 “身体扛不住化疗的患者” 。白俊文教授现场分享了一个案例:72 岁的张阿姨确诊 HR 阳性乳腺癌时,肿瘤已长到 4 厘米,还合并冠心病、糖尿病。按旧思路可能只能保守治疗,但指南推荐的 “AI 联合 CDK4/6 抑制剂” 方案,让她治疗 6 个月后肿瘤缩小了 60%,最终顺利做了保乳手术,术后病理显示肿瘤细胞坏死率达 45%。“这类患者约占 HR 阳性早期患者的 15%,以前没明确方案,现在指南给了‘定心丸’。”
第二类是 “肿瘤特别依赖激素的患者” 。比如肿瘤进展慢(Ki-67<10%)、雌激素受体阳性率超 70% 的患者,内分泌新辅助治疗效果更持久。我在临床中遇到过一位 45 岁患者,病灶血供不丰富,化疗 2 周期几乎没效果,换成氟维司群联合 CDK4/6 抑制剂后,4 个月肿瘤就降了期,避免了全切手术。
第三类是 “化疗效果不好的患者” 。指南明确,新辅助化疗 2 周期后病灶缩小不足 30%,且没有内脏转移风险的患者,可及时换成内分泌方案。“我们中心 23 例这样的患者,19 例换方案后顺利手术,保腋窝率比直接手术高了 35%。” 我在现场分享的数据,也得到了多位专家的认可。
更让医生振奋的是,指南正式将 “CDK4/6 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 纳入新辅助推荐(Ⅱ 级推荐)。解放军总医院张少华教授团队的研究显示,对肿瘤超 5 厘米或腋窝淋巴结转移超 4 枚的高危患者,哌柏西利联合 AI 治疗 3 个月,病理完全缓解率比单纯内分泌治疗高 12%,“相当于多了一把‘降期利器’”。
不过专家也提醒,疗程不是 “一刀切”。指南推荐常规 6-8 个月,但我们中心对 46 例患者动态监测发现,28 例治疗 4 个月后 Ki-67 就降到 5% 以下,提前手术的患者复发风险没升高,不良反应却少了 22%。“关键是靠 Ki-67、ctDNA 这些指标动态调整,别让患者白受罪。” 北京协和医院孙强教授补充道。
辅助治疗:按 “风险分层” 精准用药,国产药成新选择
如果说新辅助治疗是 “术前助攻”,辅助治疗就是 “术后防复发” 的关键。2024 版指南最大的突破,是把 HR 阳性早期患者分成 “低、中、高、极高危” 四层,每层都有明确的用药方案,彻底告别了 “一套方案用到底” 的时代。
“以前碰到 Oncotype DX 评分 20 分的患者,医生常纠结要不要联合靶向药。现在指南说,得看年龄和 HER2 状态 ——40 岁以下、HER2 低表达的,按高危治;60 岁以上、没淋巴结转移的,单独内分泌就够。” 南昌市人民医院陈文艳教授举的例子,正是临床最常见的困惑。
指南给出的风险分层表很直观:低危患者(淋巴结阴性、评分<11 分)5 年复发风险不到 5%,他莫昔芬单药 5 年就行;极高危患者(淋巴结超 10 枚或新辅助后没达病理缓解)风险超 30%,得用 “OFS+AI+CDK4/6 抑制剂” 联合治疗 2 年,后续还要维持到 5 年。
在 CDK4/6 抑制剂的选择上,指南有了 “新成员”—— 瑞波西利被纳入 Ⅰ 级推荐,和阿贝西利形成 “双选择”。梁旭教授解读:“NATALEE 研究纳入了 5101 例患者,瑞波西利联合 AI 能降 28.5% 的复发风险,更重要的是,腹泻发生率比阿贝西利低 18%,对肠胃敏感的患者更友好。”
国产药的表现也很亮眼。达尔西利因为 DAWNA-2 研究的数据(联合氟维司群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15.7 个月),被纳入 Ⅰ 级推荐,且已进医保,月费用降到 3000 元以内。“我们中心有位 38 岁的高危患者,用阿贝西利 6 个月出现严重腹泻,换成达尔西利后,现在治疗 1 年,复查 ctDNA 一直阴性。” 我分享的临床案例,让现场不少基层医生看到了国产药的价值。
对占早期患者 30% 的绝经前人群,指南更是细化到 “四层管理”。比如低危患者不用联合卵巢功能抑制(OFS),高危患者则要 “OFS+AI+CDK4/6 抑制剂” 三联治疗。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令晓玲教授提醒:“OFS 用 5 年就够,别盲目延长,还要每 6 个月查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 我们统计过,这类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约 12%,提前补钙剂能降低风险。”
从指南到病床:三级联动破解 “用药难、检测难”
“指南再好,基层用不上也白搭。”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刘彩霞教授的话,道出了现场不少医生的担忧。她所在的医院,AKT 抑制剂、多基因检测试剂盒常断货,30% 的患者要等 1-2 个月才能启动治疗。针对这些痛点,会议形成了 “三级联动” 共识,让指南真正落地。
省级医院牵头建 “药物储备库” :比如上海、北京的肿瘤中心,会预留部分 CDK4/6 抑制剂、ADC 药物,基层医院可通过绿色通道申请调配,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我所在的中心就和 5 家县级医院合作,通过 “互联网 + 处方”,把药物配送时间从 14 天压缩到 3 天。
市级医院解决 “检测难” :很多县级医院没条件做基因检测,会议建议市级医院和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 “样本外送” 服务。比如江西南昌的市级医院,每月能帮基层外送 200 多份样本,检测费用还能走医保,减轻患者负担。
县级医院做好 “患者管理” :基层医生要掌握基础内分泌药物的使用,还要会处理常见不良反应。比如阿贝西利引起的腹泻,1-2 级用洛哌丁胺就能控制;OFS 导致的潮热,用中药调理效果不错。令晓玲教授团队还开发了 “不良反应自评 APP”,患者扫码就能上报症状,医生实时干预,停药率从 18% 降到了 9%。
基因检测的规范也被重点强调。专家共识明确了 “三个必检节点”:初诊时查 ER/PR、HER2,辅助治疗前高危患者查多基因检测,复发后查 ESR1、PI3K 突变。“别盲目做‘大 Panel’,要选经中国人群验证的平台。” 梁旭教授提醒,“我们中心对 150 例高危患者检测,28% 发现 ESR1 突变,及时换了氟维司群方案,2 年无病生存率比没检测的高 20%。”
未来可期:“去化疗”“精准预测” 离临床更近
“现在我们谈的不是‘能不能活’,而是‘能不能治愈’。” 江泽飞教授在闭幕式上的话,让现场掌声雷动。会议透露的三大研究方向,让 HR 阳性早期乳腺癌的 “治愈目标” 更清晰。
“去化疗” 方案即将验证 :国产 CDK2/4/6 抑制剂库莫西利的 III 期研究,已入组 2000 例患者,专门探索中高危患者不用化疗的可能性,预计 2025 年出结果。“如果成功,很多患者就能告别化疗的呕吐、脱发之苦。” 南京医科大学殷咏梅教授说。
MRD 监测成 “复发预警器” :循环肿瘤 DNA(ctDNA)检测被写入指南,高危患者每 3-6 个月查一次,持续阴性的患者 5 年无病生存率超 95%,甚至能考虑缩短治疗疗程。“相当于给患者装了‘雷达’,早发现早干预。” 徐兵河教授解释。
AI 预测模型助力精准决策 :基于临床数据、基因检测、影像特征的 AI 模型,能提前预判患者对 CDK4/6 抑制剂的响应率,目前准确率达 83%。“未来医生接诊时,输入患者信息,就能知道哪种方案最有效,真正实现‘一人一策’。” 梁旭教授透露。
走出会场时,夕阳透过玻璃幕墙洒在 “循证筑基・治愈可期” 的横幅上。从事乳腺癌诊疗 20 年,我亲历了从 “化疗一刀切” 到 “精准分层治疗” 的变革 —— 而这次指南更新,更像是给患者和医生都递了一把 “狙击复发的精准武器”。正如江泽飞教授所说:“每一个数字的调整,每一种药物的推荐,背后都是无数患者的期待。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指南的‘纸面上的进步’,变成病床边的‘实实在在的获益’。”

据悉,此次会议形成的《HR 阳性早期乳腺癌指南落地共识》已同步发布,后续还将开展全国巡讲,让基层医生更快掌握新方案,让更多患者享受到诊疗进步的红利。

曾小春教授、胡雄强教授撰稿

200 评论

查看更多